科技推動了消費模式的革命,為內容或服務支付固定費用的方式擴展到各個領域。
想一想你現在訂購了多少服務?奈飛、亞馬遜、斯波蒂菲、HBO電視網、谷歌云端硬盤……這些只是冰山一角。訂購經濟在全球范圍內高歌猛進,沒有人再懷疑這種隨著新冠病毒所引發健康和經濟危機而壯大的模式將標志著消費的未來。
英國布爾洪德投資銀行預計,到2022年,年均訂購經濟總額將超過1500億美元。估算依據是,美國每部智能手機的年支出為100美元,世界其他地區為35美元,不過該研究并不包括產品或實體商品。法國泰馬蒂克資產管理公司訂購經濟基金經理諾蘭·奧夫梅耶表示:“我們估計,在未來15年內,訂購經濟將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長。”
娛樂產業曾是訂購經濟的先鋒產業,而現在該模式已延伸至各個領域,甚至包括此前無法想象的領域:美妝、個人護理產品、媒體、服飾、人造珠寶、交通工具、飲料、食品、航班、酒店、健身、花店、金融、法律服務、醫療、工作工具、教育、寵物用品、家具、五金和DIY。每個細分領域都有數十家模擬流媒體模式的企業在運營。
訂購經濟的數字是不容置疑的。從2012年到2020年,擁有支付模式的企業收入增長了403%,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在這8年內的銷售額增長了130%。這一點可以從美國祖睿公司對包括英國《衛報》和HBO在內的逾500個品牌的健康和增長情況進行分析后得出的最新訂購經濟指數中看出。祖睿首席數據科學家卡爾·戈爾德說,從2012年1月到2020年6月,“這些公司的年收入增長幅度是整個標普500指數的6倍”。
造成這種繁榮現象的原因有多個,但關鍵在于兩點:一是技術進步,使其成為一種契合任何行業的模式;二是一代消費者的推動力,他們更愿意獲得訂購的服務而不是產品所有權。
數字化轉型顧問阿道弗·拉米雷斯·莫拉萊斯說:“這種模式的形成在于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深刻變化。我們可以說,今天我們正迅速步入一切皆服務的時代。”事實上,產品型企業正在成功地發展訂購模式,例如奧多比系統軟件公司和微軟公司。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零售和消費品的合伙人哈維爾·韋洛表示:“經濟已經從擁有轉向使用。當企業能夠基于產品捆綁服務時,訂購世界就已經發展起來了。”早在2014年,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就估計,80%的消費者對產品經濟以外的模式有需求。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在西班牙負責消費和分銷的合伙人恩里克·波爾塔說:“企業正在將客戶置于所有決策的中心,一場爭奪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大戰正在打響。”(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