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綠色、智能、創新的鋼鐵產能聯合體
干勇認為,河北是鋼鐵巨人,不僅產量大,而且發展水平高,通過持續的轉型發展,鋼鐵技術整體來說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方陣,在節能減排方面走到了國際最前列。
“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應進行結構調整。”干勇說,一是以資產為紐帶進行兼并重組,通過重組擴大單體鋼鐵公司的生產能力。二是建設智能平臺、“鋼鐵產能聯合體”。通過進行有限的聯合,互相參股等方式,統一控制產能率,應對風險。
干勇介紹,通過建立區域涉鋼企業、產線、產品大數據服務中心,實現產能聯合;通過建設鋼鐵產品、技術研發中心,用“云平臺”的全球鋼鐵材料標準、數據庫資源,幫助企業建立產品標準體系、生產大數據體系乃至工業物聯網體系,實現技術聯合;通過建立工業電商交易中心,建立區域產能數據庫、產品動態數據、用戶采購交易動態數據庫以及在線交易、財務體系等,整合采購和銷售渠道,實現采購和銷售聯合。
干勇說,鋼鐵企業要加強合作,主動應對危機。“未來的鋼廠是具有‘綠色、智能、創新、精品、成本’的特點,鋼鐵產能聯合體的有效利用則有利于‘流程最優、信息最快、智慧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鋼鐵產業鏈是河北在新材料產業領域的產業基礎和發展空間
“新材料也包括傳統材料的性能升級。”干勇介紹,河北在鋼鐵產業鏈上的提升本身就有巨大的空間,比如低成本的潔凈鋼生產,品種開發等。另外河北是裝備制造業大省,在能源材料方面,特別是氫能方面,應該抓緊發展布局。
干勇說,新材料產業也需要集群式發展,尤其需要引進高端人才,形成引人、用人、留人機制;要有相對聚集的投資機構。
“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在材料領域同樣給河北帶來很大的機會。”干勇說,河北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工業基礎能力強,要選擇好定位,選擇好項目人才團隊,在“十四五”期間加強謀劃、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