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行先試支撐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我國鋼鐵行業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加快兩業融合步伐,實現從鋼鐵到材料、從制造到服務的深度融合,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秦松認為,不管國內、國際形勢如何變化,鋼鐵人都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苦練內功,堅持自主創新,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江蘇永鋼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吳毅表示,近年來,永鋼集團把“服務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提出了“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品牌制造”的口號,打造“高品質鋼鐵材料服務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黃導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下游產業升級所帶動的對鋼鐵制造的更高要求,將推動鋼鐵產業由更多關注產能擴張、規模效益轉向注重質量提升、質量效益;將推動鋼鐵產業由更多關注節能降耗降成本轉向注重環保低碳綠色發展;將推動鋼鐵產業由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向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黃導表示,鋼鐵行業要把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是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聚焦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這一根本任務;堅持綠色和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三大行業痛點。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評分會秘書長蘇藝表示,綠色仍然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未來5年仍要堅持綠色新發展理念。鋼鐵行業作為常規污染物和碳排放大戶,在環保方面預期將持續承壓。生態環境部已經開始公開征求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的意見,這兩個“辦法”旨在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蘇藝直言,目前鋼鐵行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企業生態環境主體責任落實仍有差距,長流程冶煉的生產技術沒有革命性變革等。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工業處的束凡瑋圍繞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他認為要特別關注3方面:一是行業集中度,二是綠色發展,三是高質量發展。鋼鐵行業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擺脫特鋼高端產品高度依賴進口的困局,實現重要產業、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確保國家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