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馬鋼全面融入中國寶武的第一個完整年份。達成億噸寶武,離不開馬鋼人的貢獻。年初,制造管理部“領”回了年產鋼2000萬噸的任務,隨之相伴的是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作為“總策劃”,制造管理部制定了“公司總體鐵水產量1820萬噸,粗鋼產量2020萬噸”計劃并將其逐一分配至保供及生產單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實行“日跟蹤、周匯報、月總結”管理模式,從資源平衡、品種計劃及檢修協調等各環節實行過程優化控制,對各工序實時把控。
高爐是鋼鐵生產的基石。面對疫情、汛情的雙重沖擊,三季度原燃料受限,以及重點工程建設、‘三治’及突出環境問題整治銷號等重重困難,煉鐵總廠以“日均產量突破4.1萬噸”的驕人業績,超額完成任務。
各生產單元抓住鐵水局部富裕時機,相繼展開高產拉練,力爭邁上新的產能平臺。“各鋼廠屢破紀錄。其中,長材事業部最高日產鋼1.38萬噸,四鋼軋最高日產鋼2.85萬噸。”制造管理部生產管理室副經理楊泉山告訴記者。同時,馬鋼把進一步降低鐵鋼比作為提高鋼產量的重要抓手,反復研究冶煉工序,積極做好全工序協同。經過充分磨合,實現了效益和產量的雙提升。“公司綜合鐵鋼比降低到了0.887、扣渣后0.878的歷史最佳水平。”制造部薄板一室經理毛鳴自豪地說,“8月份以來,月月刷新鐵鋼比紀錄,為煉鋼水平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要產量,更要質量。軋制過程中,軋鋼單元成立了專門技術攻關組解難題、破瓶頸。重點圍繞生產過程的工藝控制和產品檢驗的標準,有針對性地對產品工藝進行創新改造,向每一個細節要穩定、要質量。同時,為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同質化競爭,馬鋼大力開發出更具競爭力、附加值更高、品種規格更全的產品。
環環助力,凝聚合力。設備管理部和運輸部在保障設備運行穩定和物流保供順暢等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生產穩順。公司工會組織開展專項勞動競賽,充分激發生產一線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今年,我們將在A號高爐大修100天的前提下,力爭產鋼2055萬噸。”新的一年,制造管理部正向著新的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