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基于新冠疫苗將廣泛推廣的預測,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報告指出,主要由于發達經濟體經濟收縮幅度較小且中國經濟復蘇較預期更加強勁,2020年全球經濟崩潰程度略低于此前預期,預計發達經濟體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分別萎縮5.4%和2.6%。其中,美國經濟收縮3.6%,中國經濟有望增長2%。2021年,發達經濟體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分別增長3.3%和5%,具體來看,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3.5%和3.6%,中國經濟有望繼續擴張7.9%。報告同時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然高度不確定,可能出現不同的增長結果。在感染率持續上升而疫苗延遲推出的不利情況下,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限制在1.6%。但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疫苗接種進程加快推進,全球經濟增長或加速至近5%。
商務部等12部門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1月5日,為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更大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
一是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釋放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有關城市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并購買新車,給予補貼。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優化汽車管理和服務,優化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鼓勵具備條件的加油站發展非油品業務,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豐富商業業態、打造交通出行消費集聚區。
二是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激活家電家具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并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支持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合理設置廢舊大宗商品回收處理中心、回收運輸中轉站,按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給予保障。放寬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家具配送車輛進城、進小區限制。
三是補齊農村消費短板弱項。完善農村流通體系,以擴大縣域鄉鎮消費為抓手帶動農村消費,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供應鏈轉型升級,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加快發展鄉鎮生活服務,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規范農村市場秩序。
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1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發布的《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生態環境部: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1月1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并制定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指導意見》從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環境經濟政策、減污降碳協同、適應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等5個方面,明確了推動法規政策統籌融合的工作任務。并從加強宏觀戰略統籌、加強規劃有機銜接、全力推進達峰行動等3個方面,明確了推動戰略規劃統籌融合的工作任務。其中提出,全力推進達峰行動,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鼓勵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制定達峰專項方案。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并制定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系統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在全國上線交易,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推動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向全國碳市場過渡,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020年山東新增PPP項目投資額超570億元
1月14日,山東省財政廳發布了,2020年山東各級財政部門充分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全年實現新增入庫項目57個,投資額572.68億元。分地區看,濟南、煙臺、日照、濰坊4市合計項目數量達31個,占新增入庫項目總數的54.4%。分行業領域看,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教育、交通、農業等4個領域,其中市政工程領域20個,教育領域8個,交通和農業領域各4個。在運作方式上,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方式的項目51個,投資額553.95億元;采用TOT(轉讓-運營-移交)方式運作的項目2個,投資額9.63億元;采用BOO(建設-擁有-運營)、TOT+BOT等其他方式運作的項目4個,投資額9.10億元。這些項目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資本“大投資”,有效穩定擴大山東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
國家發改委:聚焦“兩新一重”和短板弱項 擴大有效投資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袁達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將聚焦“兩新一重”和短板弱項,擴大有效投資,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加強系統性布局,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重大工程建設方面,2021年將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積極推動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和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強樞紐機場和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實施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補短板方面,將加快補齊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科研設施、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
“十四五”期間天津將打造兩萬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
“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堅持制造業立市,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壯大新動能底盤,推動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化工等為代表的超兩萬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2021年,天津將堅持制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十四五”時期,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提升。《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天津將立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定位,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壯大新動能底盤,鞏固工業發展基本盤。
到2025年,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5000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化工分別形成3000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現代冶金、輕工紡織分別形成2000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分別形成1000億級產業集群,航空航天產業形成500億級產業集群;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
商務部:進一步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放管服改革
1月27日,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進一步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放管服改革,加大放權賦能力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宗長青說,將修訂完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引導國家級經開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突出開放型經濟導向;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高水平建設國際合作園區,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造高質量開放平臺;完善國家級經開區統計調查制度,加強國家級經開區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交通運輸部:低風險地區全面取消貨運通行限制
1月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舉行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公路局局長汪洋在會上表示,低風險地區要全面取消貨運通行限制,有需要辦理應急運輸車輛通行證的,已經簡化了通行證的辦理流程。同時,對有需要辦理應急運輸車輛通行證的,簡化了通行證的辦理流程,由承運人和駕駛員按照統一格式自行下載、填寫、打印通行證,隨車攜帶。在有條件的收費站要求設置應急通行綠色通道,加強通行引導,對持有應急運輸通行證的車輛保障優先快速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