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而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高企,困擾并制約著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普氏能源資訊鋼鐵及金屬新聞亞太區編輯李紅梅認為,為了提高國內礦山在鐵礦石價格方面的話語權,國內礦山行業集中度亟待提高,并需要不斷提高礦石自給率,中國冶金礦山協會擬將中國鐵礦石自給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2025年的50%。
“(我國)原礦產量在千萬噸以上的礦業公司,大概只占全國原礦產量的15%左右。對于這個市場大家可以有一個概念,就是這個市場其實是一個極度分散的市場。”李紅梅表示,“目前中國冶金礦山協會有這個構想,就是提高產業集中度。”為此,中國冶金礦山協會欲整合并培育6到8個3000萬噸級以上的鐵礦石生產企業。
而僅提高行業集中度還是不夠,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曾對本社表示,增加鐵礦石的有效供給是解決礦價高企的途徑。李紅梅指出,中國冶金礦山協會擬將中國鐵礦石自給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2025年的50%。
據李紅梅介紹,中國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鞍本地區、河北地區、四川攀西地區以及山西、海南、安徽、湖北等地,在全國4000多家礦山中,大多數都是百萬噸以下規模,有的甚至只有幾萬噸的年礦產量。
而隨著近年來鐵礦資源的大力開發,資源開采的難度越來越大,去年國內鐵礦資源增長量只有9.9%,據冶金礦山協會預測今年也只有7%-8%的增長量。此外,原礦品味逐年下降導致采選比增加,高額稅賦導致成本上升等都是國內礦山企業正在面臨的問題。
李紅梅表示,目前中國冶金礦業企業協會正在牽頭編制的《中國鐵礦2016-2025年中長期發展規劃》,主要目標就是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力求提高國內礦石自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