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鋼漢鋼軋鋼廠以人的規范操作和感觀判斷為切入點,全力推進人與設備的深入融合,積極完善相應的設備升級和改造,為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電氣柜搬新家,提升運行環境
一直以來,由于棒線車間打包機電氣控制柜與設備一體化的狀況,在日常生產過程中,過鋼時的振動會極易引起通訊模塊報故障。為此,車間統籌規劃,決定將電氣控制柜移到機旁,為其留下一塊“自由地”,以求一勞永逸,從根本上改變了通訊故障頻發的被動局面。另外,二棒精軋油站頂部因為基礎設施老化,存在常期滲水的現象,而正下方電氣柜又容易淋水,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保障油站的安全穩定,棒線車間利用停機時間,將電氣柜移動安裝,為其重新安置新家,而此項舉措既確保了生產的順行,又杜絕了潛在的設備事故發生。
小改造大用處,控制穩定運行
自棒線車間投產以來,煤氣區域設備維護時常伴隨潛在的風險因素。因此,為提升煤氣區域設備維護的安全性,降低故障率,車間電氣班組對風機房電機安裝測溫監控裝置,在線跟蹤電機的運行溫度,從而減少作業人員在域內點檢存在的危險。同時,電氣班組也廣泛創新設備改造,最近,他們對加熱爐煤氣換向閥新增加一組檢測接近開關,實現一用一備,方便緊急情況下及時切換試用,有力保障了爐區設備的穩定。
打好主動牌,夯實設備保障力
在軋鋼廠高線車間,由于下集卷舉升輥床原使用的接近開關的檢測距離為10mm,而升降過程中輥床又容易產生晃動,常常會造成接近開關檢測信號易丟失,導致托卷板、臨時托卷臂等設備信息反饋不及時,致使生產被迫中斷的情況。面對設備現狀,高線車間管理層想方設法改變局面,積極與分廠設備科協商,在條件允許前提下,將接近開關檢測距離調整到30MM,此舉高效解決因輥床晃動造成的信號丟失問題。而此技改造后,每月生產誤機減少,設備故障大幅降低,極大夯實設備的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