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知”提升
隨著漢鋼公司產能逐步釋放,產量不斷提升,電力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為保證供電的安全可靠,供配電系統運維管理越發顯得重要。此前,電纜隧道日常維護及點巡檢由運維人員定期實施,設備檢查不僅存在點檢空檔,受限空間作業也使得作業人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高清視頻及紅外熱成像監控系統的安裝投用,相當于給電纜隧道加裝了一雙“眼睛”,高清可見光視頻可實時監測電纜隧道內設備運行狀況,當電氣設備溫度異常時紅外熱成像可以對局部溫度異常的部分發出警告信息。此舉措不但彌補了人員巡視點檢存在地空檔,遇異常情況,可迅速定位作業人員及異常地點,為搶險救援贏得時間,將事故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防止事故擴大,能最大限度降低生產系統所受損失。
“自我預判”提升
電力電纜運行溫度是反映電纜運行是否正常最直觀的一項參數,電纜中間頭在施工過程中,因制作工藝、附件質量等問題,很容易發熱甚至著火爆炸。針對電纜中間接頭的測溫需求,動力能源中心利用檢修時機,對電纜隧道85個電纜中間接頭處安裝了無線測溫設備,測溫裝置采用一拖三PT鉑電阻來實現,PT鉑電阻遇熱會改變電阻值,通過電阻的變化來實現溫度的改變。測溫探頭由一拖三無線傳感模塊進行溫度監測,通過無線傳輸將溫度數據傳送到鐵前35KV變電站。通過對電纜溫度進行實時測溫,隨時掌握電纜中間頭溫度變化情況,有效預防電氣事故的發生。
“自我運檢”提升
隨著電纜隧道消防系統的不斷完善提升,為實現隧道的自我運檢能力,人為將電纜隧道分為32個消防分區,消防智能感應設備密集地分布在隧道的每一個區域內,每個分區之間用防火門進行物理隔離。當某一段隧道內出現突發情況時,系統就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加以分析,智能啟動對應措施及時將事故消除。另外電纜隧道內通風、排水設施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系統,當發生消防事故時,通風、排水實施連同消防系統同時動作,最大程度確保電纜隧道內設備設施的安全運行。
智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確保各個節點的可控、在控和能控,實現“自檢、自判、自我恢復”的功能。通過將智能化管理系統與人工作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完善現場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智能變電站技術水平,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高人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