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鐵礦石價格有所下行,但意料之外的,受上游焦煤、合金、能源介質等原燃料價格上漲影響,導致鋼鐵企業成本仍然持續攀升中。數據顯示,10月底,全國主要樣本高爐生產企業生產成本較上月上漲140元/噸左右,其中,螺紋鋼平均含稅成本環比上漲135元/噸,漲幅2.8%;熱卷平均含稅成本環比上漲129元/噸,漲幅2.6%;中厚板平均含稅成本環比上漲243元/噸,漲幅5.0%。
成本壓力增大的不不僅僅是鋼鐵廠。
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13.5%、漲幅擴大2.8個百分點,環比漲幅擴大1.3個百分點至2.5%。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發現,PPI同比再次創下新高。
“PPI漲幅有所擴大主要受國際輸入性因素疊加國內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偏緊影響。”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數據時表示。
按照預測,11月,PPI或仍將維持高位,但在行業分析師看來,這大概率將是年內高點,在需求供給以及政策調控下,未來PPI將緩慢下行。
成本仍在上漲
對企業來說,成本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PPI環比看,10月上漲2.5%,漲幅比上月擴大1.3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3%,漲幅擴大1.8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由持平轉為上漲0.1%。
在趙偉看來,大宗商品仍是PPI上漲的關鍵。“輸入性因素與國內部分原材料供給偏緊等因素交織下,原油、黑色、有色鏈明顯漲價。”他表示。
數據顯示,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上漲。其中,其中石油開采業價格上漲7.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業價格上漲5.8%,并帶動中下游化學制造、化學纖維分別上漲6.1%和3.5%,4個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7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煤炭開采、煤炭加工分別上漲20.1%和12.8%、合計影響0.74個百分點;部分高耗能行業產品價格上漲,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上漲6.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5%,上述3個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81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PPI上漲則更為迅猛,達到13.5%,漲幅比上月擴大2.8個百分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36個。
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7.9%,漲幅擴大3.7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6%,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以103.7%的漲幅領跑,和去年相比,漲幅擴大28.8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8個行業漲幅均在12.0%-59.7%之間,擴大3.2-16.1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上漲約11.38個百分點,超過總漲幅的八成。
據測算,在10月份13.5%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8個百分點,與上月相同;新漲價影響約為11.7個百分點,比上月增加2.8個百分點。
“供需缺口下,部分全球定價的商品價格易上難下,未來2個季度左右PPI或仍在5%以上;伴隨國內供需矛盾緩解,PPI下行趨于加快,明年底進入通縮。”趙偉表示。
明年或將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漲價對耐用品影響持續顯現,也開始向日用品傳導,未來或進一步顯現,不排除PPI向CPI傳導的可能性。
從數據對比來看,今年PPI和CPI兩者“剪刀差”持續擴大。盡管受特殊天氣、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漲等因素綜合影響,10月CPI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低范圍。
“國際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脹、能耗雙控、極端天氣等因素繼續給大宗商品供給造成約束,是推動PPI繼續走高的主要原因,應警惕其向下游蔓延,特別需要關注中下游行業、中小企業由于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暴漲面臨的成本上漲問題。”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油價上漲和大宗商品價格對CPI的傳導效應增強,非食品價格回升,對CPI同比的正向拉動作用提高0.3個百分點。
在分析人士看來,PPI是先行指標,CPI是滯后指標,因此,未來一段時間,要重點關注PPI高企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以及CPI潛在上升問題。
“受全球能源供給持續偏緊和寒冬來臨的共同影響,國際輸入性因素將起主導作用,不排除繼續加大的可能,推高新漲價因素和PPI;國內前期增加供給政策執行力度加大,將對煤炭和高耗能產品價格起到一定緩沖作用,預計11月PPI同比約增長14.2%,再創年內新高。”伍超明表示。
不過,在他看來,盡管PPI再次創下年內新高,但很大概率這將是此輪PPI上漲周期的高點,明年PPI將在高基數效應下趨于回落。
事實上,當前機構普遍認為,PPI同比漲幅或已接近頂部。
紅塔證券研報顯示,受保供穩價政策的推進,煤炭等商品現貨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PPI大概率會在一兩個月內見頂。不過,保供穩價主要針對煤炭商品,同時海外供應鏈修復緩慢,石油天然氣等價格維持高位,預計后續PPI會緩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