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該總廠在奮力完成六大板塊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同時,還要完成全年煉鋼生鐵1500萬噸(扣除B爐大修)、燒結礦1860萬噸、球團礦400萬噸的奮斗目標,其難度不言而喻,靠常規手段和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目標。為此,該總廠創新驅動、智慧賦能,從宏大處著眼,于細微處落筆,推動該總廠實現極致高效生產。
該總廠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開展智慧煉鐵。該總廠發揮煉鐵智控中心功能,精細診斷、精準把控6座高爐爐況,堅持“一爐一策”,科學制訂每座高爐生產計劃值,在保證高爐穩定高效運行的前提下,超越自我,持續攻關,充分釋放鐵水產能,牢牢站穩日產鐵水44000噸生產平臺,爭取向更高目標邁進。
二是優化資源配置。該總廠以確保高爐爐料結構穩定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筒倉、015料場項目投產優勢,解決好新老設備能力匹配,盡快建立總廠一體化高效生產保供管控模型。該總廠強化燒結機環保設施運行管控,發揮B燒結機大修改造優勢,合理安排5臺燒結機錯峰檢修,提高產量,穩定質量,滿足高爐高效生產需求。該總廠加快帶式焙燒機生產探索,消除和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實現穩定高效生產。全廠各單位緊跟生產工藝變化和高爐生產節奏,積極優化作業方式和工作流程,科學配置資源,確保各生產線穩定均衡高效運行。
三是強化設備管理。該總廠強化在線設備運行管理,增強巡檢、專檢質量,全面掌握系統設備運行狀態,建立應急預案,防止突發性設備事故對生產經營造成的沖擊與掣肘。該總廠強化設備周期化管理,加快推進設備智能運維步伐,充分利用設備信息化EQMS系統、智能化平臺,持續優化“鐵燒球”設備檢修模型,嚴格把控檢修質量,提升設備作業率。
四是加強技術研究與攻關。該總廠通過對高爐高系數、高煤比操作等系統研究,抓好燒結工序能耗、厚料層燒結、風機設計改造與技術攻關,推進噴煤、制粉能力不足問題的技改攻關;運用總廠成本管理模型,強化對成本的分析和預測,時刻關注生產、工藝、設備、安全等成本控制與運行態勢,通過落實成本控制的責任主體,把降本任務落實分解到位,并與獎金、績效掛鉤,嚴格考核。
此外,該總廠成立能源經濟運行工作組,以煉鐵、燒結、球團工序能耗為考核指標,以該總廠月度計劃指標為考核基數,按季考核,按季兌現。該總廠設置獎勵基金和煉鐵工序能耗、燒結工序能耗、球團工序能耗考核基數,賞優罰劣,形成良好的激勵競爭機制,強化能源經濟管理,促進生產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