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發展“組合拳”顯功力
2013年9月份,永鋼集團旗下的永聯精筑建設集團整合組建完成,全年完成施工產值超過19億元,凈利潤為1.01億元,上繳國家各類稅費1.02億元。而在2008年被永鋼收購以前,它還是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通過積極探索經營模式創新、深化體制改革、規范內部管理,永聯精筑逐漸發展成為永鋼最重要的收入增長點。從瀕臨倒閉到涅槃重生,永聯精筑的成長正是永鋼近年來堅持走轉型升級之路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永鋼以建筑鋼材為重點產品,曾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建筑鋼材生產基地。隨著建筑鋼材市場行情的下滑,如何求新求變成為永鋼轉型升級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對此,該公司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在產業升級方面,永鋼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工藝裝備,先后上馬了3座1080立方米高爐、2座120噸轉爐、1條100萬噸螺紋鋼生產線、1條140萬噸高速線材生產線,并建設了200萬噸精品棒材生產線,為工業用材新品的開發打下基礎。現在,該公司400兆帕及以上高強鋼筋的生產比例穩步提高。日前,吳耀芳表示:“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在3個月內將工業材、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提升至40%,以釋放更大的盈利空間。”
在產業延伸方面,永鋼圍繞提高產品附加值,創辦了金屬制品廠,產品遠銷印度、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2013年實現產值2.1億元。同時,永鋼看準建筑模式由工地化、工棚化轉向工廠化、企業化的機遇,建設了鋼筋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能力超過3萬噸。
在多元化方面,永鋼按照“普轉優、優轉特”的思路,成立了聯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收購了昆侖重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實現了模鍛與自由鍛產品的系列化生產;依托3座長江自備碼頭成立了物流公司,2013年完成貨物裝卸總量1976萬噸;將市政、房建、裝潢、水電安裝、混凝土、園林等產業從鋼鐵主業中剝離,組建永聯精筑建設集團,發揮其專業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餐飲業,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近8000萬元。另外,他們還成立了小額貸款公司,依托海外公司平臺拓展第三方貿易,去年累計實現效益逾1億元。
“多元化不是‘去鋼鐵化’,相反,是要進一步優化并利用好鋼鐵產業的資源和平臺,延伸產業鏈、優化價值鏈,實現鋼鐵產業與其他產業互為支撐、共同發展。”永鋼的決策層對多元化發展見解獨到。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永鋼一方面確保鋼鐵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變,另一方面積極搭建重工、建筑、物流、金融投資和旅游餐飲等板塊,基本形成了“1+5”產業發展格局,在強調集團效應的同時,凸顯出各板塊市場化、專業化的特點。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永鋼各板塊的營業總額將達到600億元。
致力環保建設花園工廠
春天綠草萋萋,夏日木槿芬芳,秋天菊香滿地,冬日臘梅綻放。4月份的永鋼,仿佛一個鮮花盛放的公園,處處景色宜人。
“今后鋼廠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環保,其次看安全,再其次才是能否賺錢。”在吳耀芳看來,環保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先決條件,必須“動真格”。
2011年以來,永鋼先后完成了鋼渣處理、燒結脫硫灰、高爐灰收鋅等資源化處理項目。其中,燒結脫硫灰項目通過采用旋轉噴霧脫硫工藝,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500噸;高爐灰收鋅項目將鋅含量較高的高爐布袋灰配入少量無煙煤后,經回轉窯的高溫處理,每天能提取10噸鋅,提鋅后的高爐灰還可送往燒結廠作為原料。
在水處理方面,永鋼建設了50多套水處理系統,將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制氧等工序產生的廢水全部回收處理,生成凈循環水、濁循環水等不同水種,供各生產工序使用;擴建污水處理廠,采用超濾和反滲透系統等先進工藝和設備,對經過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剩下的污水和生活污水進行徹底處理,努力實現污水“零排放”。據統計,目前,永鋼的噸鋼耗新水量約為2.37立方米/噸,水重復利用率接近99%,外排廢水達標排放率為100%。
永鋼還成立了綠化委員會,全面規劃、設計、改造廠區環境,實現了“綠化區域無空白、綠化管理無缺位”。
“環保工作永無止境。我們將力爭用2年~3年的時間,把永鋼打造成花園工廠。”吳耀芳說。
創新管理靠機制激發活力
在永鋼原料場辦公室的電腦里,上料車間、新混勻車間和老混勻車間的3個班組當天的成本是多少、費用是多少、產量是多少一目了然,這是永鋼推行三級核算運行機制后的一個新變化。在此機制下,分廠以二級核算為基礎,以車間、爐座、機座、班組為單元進行內部成本核算,從而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
為了促進內部挖潛,永鋼先后對旗下的20家單位實行了轉制承包,推動各單位在減員增效、穩產高產、降低成本、提高員工收入上下功夫。例如,耐火材料廠原來是三班制運行,有270多名職工。過去,每班都有部分壓磚機設備處于閑置狀態,造成部分職工的工作量不飽和。從2012年8月份起,永鋼對耐火材料廠實行了承包經營。在滿足煉鋼耐材需求的前提下,該廠原來的三班制改為一班制夜間生產,通過充分利用“谷價電”的優勢節約了生產成本,同時將職工精簡到40多人。與承包前相比,該廠每月增效近25萬元。
轉制承包將職工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并轉化為挖潛增效、降低成本的動力。“承包后,我們的生產成本下降了200元/噸,工資收入增加了200元/月~300元/月。”永鋼金屬制品廠的一名員工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說。
在對內挖潛的同時,永鋼先后到江蘇沙鋼、山東石橫特鋼、山西中陽鋼鐵等兄弟企業交流取經,通過對標發現差距,以項目攻關為抓手促生產經營指標提升。今年初以來,他們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了降本增效競賽活動,成立降本攻關小組。截至4月初,各單位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科學調配、合理利用資源等方式,累計實現降本增效1000多萬元。
永鋼還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去年,該公司建立了首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500兆帕級抗震鋼筋產品開發”“簾線鋼產品研發”等項目,極大地激發了專業技術人員的科研創新能力。2013年,他們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5件,其中發明專利9件。
“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人才是關鍵。”吳耀芳說,“今年是永鋼建廠30周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凝聚力建設,讓企業迸發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