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也表示,在當前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廣大居民可基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理財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多銀行公告利率調整
根據銀行最新公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銀行六大行此次調整的幅度和調整后的存款掛牌利率水平差別不大。以定期存款整存整取為例,此次調整后,大部分銀行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別為2.15%、2.6%和2.65%。
工行本次調整后,活期儲蓄存款掛牌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0.25%,通知存款、二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五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掛牌利率下調10個基點,三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掛牌利率下調15個基點。
農行北京某網點大堂經理告訴記者,三年期3000元以上20萬以下定期存款和20萬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別較此前的3.25%和3.15%下調15個基點至3.1%和3.0%。
“不同期限存款利率下調幅度不同,主要是考慮到銀行負債結構,長期存款利率較高,銀行負債成本更高。”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除了大行之外,招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在9月15日和16日也公告利率調整。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大型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后,預計將有更多銀行跟進,但不同銀行發展戰略、負債能力、業務結構不一樣,存款利率調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較大差異。
銀行主動穩定負債成本
多銀行存款利率下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從內因看,這是銀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保持息差基本穩定的主動行為。今年以來,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明顯下降。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端成本,在保持息差穩定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資產端利率下降。
多家銀行中報顯示,銀行普遍面臨息差收窄的挑戰。如工行上半年年化凈利息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同比分別下降8個基點和9個基點。農行上半年凈息差比上年同期下降10個基點。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此前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要繼續推進負債成本的下降,通過財富管理來提高活期存款的占比,同時繼續壓降中長期存款的規模和利率。
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標志著存款利率市場化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2022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新機制建立后,銀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更高,在當前市場利率總體有所下行的背景下,銀行主動降低存款利率,進一步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有利于穩定負債成本,提升其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投資者資產配置可更多元
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投資者要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董希淼說,對廣大居民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存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基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理財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表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自我融資需求。今年以來,微觀主體儲蓄意愿較強、風險偏好較弱,存款定期化不斷加劇。通過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自我融資需求,有利于資金向實體部門轉化,促進寬信用的形成,帶動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