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提高產業集中度指標的最佳路徑就是加快企業重組的步伐。而近年來,部分大型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難有實質性進展,最終導致已兼并企業紛紛退出。我國鋼鐵產業結構優化之路還很長,不能“就集中度,而唯集中度”,應尋求產權與資源整合、經營權協調統一的實質性重組,在重組方式及內涵上,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與突破。
鋼協會員企業粗鋼年產量分析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鋼鐵企業中,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會員鋼鐵企業是河北鋼鐵集團、寶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江蘇沙鋼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山東鋼鐵集團、渤海鋼鐵集團、馬鋼集團、本鋼集團、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方大鋼鐵集團、日照鋼鐵控股集團。這一排名與2012年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
第一,本鋼集團不再納入鞍鋼集團名下進行粗鋼產量合并統計。2013年,本鋼粗鋼產量達到1682.59萬噸,單獨統計后其粗鋼產量排名全國第10位。
第二,方大鋼鐵集團將其下屬的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萍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粗鋼產量進行合并統計。2013年,方大鋼鐵集團粗鋼產量達到1316.39萬噸,排名全國第14位。
第三,由于本鋼集團、方大鋼鐵成為進入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新成員,導致包頭鋼鐵(集團)公司、安陽鋼鐵集團排名下降,并跌出前15位行列。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平均粗鋼年產量為2513.13萬噸,同比減少86.68萬噸。2013年,粗鋼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的企業數量共有31家,比2012年多3家,分別是本鋼集團、河北敬業集團、凌源鋼鐵集團。其中,本鋼集團、河北敬業集團(從河北鋼鐵集團退出)由于單獨進行產量統計所致,凌源鋼鐵集團則是由增產所致。
2013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變化影響因素分析
1.企業重組對粗鋼集中度指標的影響
通過對2013年鋼鐵企業重組情況進行梳理可知: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在2013年僅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有新成員(被重組企業)加入,即從河北鋼鐵集團退出的河北新金鋼鐵再次加入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以“漸進式股權融合”方式重組的12家民營鋼鐵企業于2013年11月份退出河北鋼鐵集團,這意味著以河北鋼鐵集團為統計口徑的粗鋼年產量直接減少了2600多萬噸;本鋼集團獨立統計產量,這意味著以鞍鋼集團為統計口徑的粗鋼年產量減少了1600多萬噸。
因河北鋼鐵集團、鞍鋼集團產量統計口徑的縮小,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比2012年減少了4320萬噸,從而導致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5.55個百分點;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因產量統計口徑縮小,粗鋼產量減少了4137萬噸,從而導致粗鋼產量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5.31個百分點;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15為的鋼鐵企業,因統計口徑的調整,粗鋼產量減少了3508萬噸,從而導致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4.5個百分點。
2.企業粗鋼增產量對粗鋼集中度指標的影響
2013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增加4653.67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85.25%,而同期會員鋼鐵企業粗鋼年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80.69%。這表明,2013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粗鋼增產強度超過了非會員企業。其中,河北鋼鐵集團、寶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江蘇沙鋼集團、鞍鋼集團、渤海鋼鐵集團、安陽鋼鐵集團7家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均超過了200萬噸/年,而鞍鋼集團以年增產粗鋼345萬噸位居榜首。
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增加1525.42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27.94%,增產量對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貢獻度為1.96%;粗鋼產量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增加2035.47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37.29%,增產量對粗鋼產量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貢獻度為2.61%;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企業粗鋼產量減少2285.28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41.86%,增產量對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貢獻度為2.93%。
近7年粗鋼集中度指標影響因素分析
2007年~2011年,中國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逐年上升,并于2011年達到近10年的峰值。其中,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達到33.71%,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達到49.20%,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達到58.10%。之后的2012年、2013年則是連續兩年下降,2013年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前10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僅高于2006年。2013年,粗鋼集中度指標大幅度下降表面上是源于部分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出現“解體”,但深層次原因是鋼鐵企業的重組實效需要提升,鋼鐵企業重組的外部環境需要持續改善。
2007年,寶鋼集團重組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沙鋼集團重組安陽永興鋼鐵有限公司、鑫瑞特鋼有限公司,武漢鋼鐵(集團)重組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述企業重組事件,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前10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均提高2.47個百分點。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增產,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前10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分別提高了2.59個百分點、4.29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鑒于粗鋼產量增產因素對集中度指標的貢獻度大于重組因素,2007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的提升主要源于大型鋼鐵企業產能擴張導致的產量增長。
2008年,寶鋼集團通過重組廣東鋼鐵集團、韶鋼,粗鋼生產規模擴大了686.5萬噸/年;武鋼集團通過重組枊鋼,粗鋼生產規模擴大了754.78萬噸/年;唐鋼與邯鋼合并成立河北鋼鐵集團,濟鋼與萊鋼合并成立山東鋼鐵集團。上述企業重組事件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4.5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0位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6.51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5位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5.69個百分點。但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僅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0.29個百分點,排名前10名的鋼鐵企業產量下降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0.2個百分點,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產量下降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0.27個百分點。鑒于重組因素對集中度指標的貢獻度在于粗鋼產量的增產因素,2008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的提升,主要源于鋼鐵企業重組擴大了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
2009年,首鋼集團重組水鋼、貴陽特殊鋼公司、長治鋼鐵公司,寶鋼集團重組寧波鋼鐵公司,沙鋼集團重組江蘇錫興集團。上述企業重組事件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0.75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2.88百分點,使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31個百分點,其中新成立的新武安鋼鐵集團使2009年粗鋼產量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0.86個百分點。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2.91個百分點,排名前10位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42個百分點,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99個百分點。鑒于粗鋼產量增產因素對集中度指標的貢獻度大于重組因素,2009年鋼鐵產業集中度指標的提升,主要源于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產能擴張。
2010年,鞍鋼重組攀鋼、本鋼重組北臺鋼鐵公司、河北鋼鐵重組5家民營鋼鐵企業等重組事件使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1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4.16個百分點,使前15家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了5.27個百分點。首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寶鋼集團2010年粗鋼增產量均超過500萬噸,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62個百分點,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5.41個百分點,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6.17個百分點。因此,2010年鋼鐵產業集中指標的提升,主要源于鋼鐵企業重組和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產能擴張兩方面,其中產能擴張作用居于相對主導地位。
2011年,河北鋼鐵集團對7家民營鋼鐵企業進行重組獲得1500萬噸粗鋼產量,鞍鋼集團因北臺鋼鐵并入本鋼集團獲得600萬噸粗鋼產量,首鋼重組通鋼獲得500萬噸粗鋼產量,安陽鋼鐵集團重組兩家民營鋼鐵企業獲得180萬噸粗鋼產量,北京建龍控股唐山新寶泰鋼鐵獲得120萬噸粗鋼產量。兼并重組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3.59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4.5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4.88個百分點。而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0.92個百分點,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0.96個百分點,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增產量使其粗鋼集中度指標提高1.52個百分點。鑒于重組因素對集中度指標的貢獻度大于粗鋼凈產量增量因素,2011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的提升,主要源于鋼鐵企業重組。
2012年,鋼鐵企業重組對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前10位、前15位的粗鋼表觀性集中指標沒有任何影響,這些企業的粗鋼產量均低于2011年。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減少444.9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20.47%”,影響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粗鋼表觀性集中度指標降低0.62%;排名前10位的企業粗鋼產量減少741.76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34.13%”,影響排名前10位鋼鐵企業粗鋼表觀性集中度指標降低1.04%;粗鋼產量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減少820.33萬噸,占全國新增粗鋼產量的比重為“-37.75%”,影響排名前15位鋼鐵企業粗鋼表觀性集中度指標降低1.15%。因此,2012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下降,主要源于鋼鐵企業重組乏力和大型鋼企企業集團減產,其中減產因素起主導作用。
2013年,河北鋼鐵集團、鞍鋼集團原有的企業重組模式“解體”,使粗鋼產量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5.55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5.31個百分點,使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降低4.5個百分點。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增加,使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增長1.96%,使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增長2.61%,使排名前15位的鋼鐵企業粗鋼集中度指標增長2.93%。因此,2013年鋼鐵產業粗鋼集中度指標下降,主要源于部分大型鋼鐵企業因“聯而不合”的集團成員退出,從而引發這些鋼鐵企業2013年粗鋼產量統計口徑的“縮水”,但此時的粗鋼集中度指標有一定的“含金量”。
加快企業重組步伐
與2007年~2012年想比較,2013年鋼鐵企業重組對集中度指標貢獻度由正轉負,這表明推進鋼鐵企業重組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河北鋼鐵集團、寶鋼集團、武漢鋼鐵集團、江蘇沙鋼集團、鞍鋼集團、渤海鋼鐵集團、安陽鋼鐵集團7家企業與2012年同口徑相比,2013年粗鋼產量增產規模均超過200萬噸。但增產在提升粗鋼集中度指標的過程中,已不再起主導性作用,即單純通過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以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產能與產量的方式提高粗鋼集中度指標,這一路徑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環境下顯然難以實現。
部分大型鋼鐵企業進行的企業重組難有實質性進展,最終導致集團成員企業的退出。這提示我們:企業重組在壯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集團管理成本的上升,而集團成員企業間的文化沖突、利益沖突都會給集團管理帶來諸多負面,特別是不同區域的大型鋼鐵企業之間的重組,在協調統一采購、統一銷售、優化區域分工方面存在種種難度,這對整個集團的運行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中國鋼鐵產業組織結構優化之路還很長,不能“就集中度,而唯集中度”,更不能以簡單的企業重組(如“聯而不合”“聯而不組”)代替基于產權與資源整合、經營權協調統一的實質性重組。鋼鐵企業重組需要在重組方式及內涵上,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與突破。
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環境下,提高產業集中度指標的最佳路徑就是加快企業重組的步伐。就當前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現狀而言,就是要加快千萬噸級鋼鐵企業對200萬噸級以上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國務院已下發《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期進一步完善企業重組的體制機制,優化企業重組的政策環境。該文件在加快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優化金融服務、落實和完善財稅政策、完善土地管理和職工安置、加強產業引導、健全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等方面明確了努力方向。該文件的有效落實將對鋼鐵企業重組產生深遠的影響。
鑒于寶鋼、武鋼、鞍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已初步形成全國生產基地的合理布局,其行業領軍型企業的社會效果已初步顯現。因此,國家要支持這些鋼鐵企業在產量規模的增長上實現“兩條腿走路”,即注重對外進行重組的同時,努力提高核心企業的產能優勢、品種優勢,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與此同時,還要提高企業重組的集團效果與社會效果。提高企業重組的集團效果,要重在理順集團的管理層次,優化業務流程,實現主體業務的統一規劃、協調發展;提高企業重組的社會效果,就是通過企業重組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員工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