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成為排名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是全國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鈦加工企業。”日前,攀鋼總經理張大德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說。
2013年以來,作為開發利用攀西釩鈦資源的國家隊、主力軍和排頭兵,攀鋼正緊緊抓住釩鈦資源創新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認真貫徹落實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攀鋼組建了由攀鋼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四川省委打造千億元企業規劃的戰略部署,積極探索與創新,突出循環發展、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總體原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以鋼軌為創效主力軍
4月初,一條讓全體攀鋼人振奮的消息傳出:今年第一季度,攀鋼采取有效措施釋放鋼軌創效產品產能,產量同比提高3.38萬噸,鋼軌生產實現首季“開門紅”。
“在我們的鋼軌上飛馳,您可以睡得像嬰兒一樣。”這是位于攀鋼軌梁廠的一幅宣傳海報。一支支遍體通紅的鋼坯從一旁的萬能生產線上“變身”為鋼軌,遠銷全球五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而國內京滬線、京津線等高速及重載鐵路,也大都使用攀鋼鋼軌。同時,鋼軌也成為攀鋼生產的鋼鐵產品中,盈利水平相對較高的品種之一。
近幾年,國內鋼材市場總體不景氣,攀鋼也未能獨善其身,但鋼軌市場行情一直保持良好。今年初以來,攀鋼百米定尺軌、余熱淬火軌、道岔軌等各系列鋼軌品種,合同飽滿,供不應求。這更加堅定了攀鋼“做精鋼鐵”的信心。
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釩鈦鋼鐵基地,攀鋼成立了鐵道用鋼、熱軋汽車用鋼、家電用鋼、機械制造用鋼等5個EVI(材料制造商介入下游用戶早期研發)小組。目前,高強車輪鋼、耐蝕合金油套管等優勢品種開發已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攀鋼還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施了重慶高強汽車板、攀鋼釩950生產線改造等項目。
以釩鈦為突破口打通產業鏈
1月26日,攀鋼與日本銀河株式會社簽署固體硫酸氧釩產品出口戰略合作協議。固體硫酸氧釩是攀鋼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達到用于釩電池用電解液標準的產品。
從成功開發出的霧化提釩工藝,使中國由釩進口國一躍成為釩出口國,到自主集成建成五氧化二釩生產線,結束攀鋼只生產釩渣初級原料的歷史,再到開發出世界領先的釩氮合金產業化成套裝備技術,打破美國戰略礦物公司獨家壟斷全球市場的格局。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如今的攀鋼已成長為排名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為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釩制品生產國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攀鋼在鈦產業領域也取得了累累碩果。攀鋼采用重選、磁選、浮選、電選有機結合,突破了釩鈦磁鐵礦中TiO2難以通過物理選別富集這一重大技術難題,結束了釩鈦磁鐵礦不能作為鈦資源利用的歷史;逐步攻克了微細粒級鈦鐵礦回收這一世界性難題,使該公司釩鈦磁鐵礦中鈦的利用率從1.7%提高到了17%。
此外,攀鋼在國內率先突破了氯化法鈦白生產的技術關鍵;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建成了年產1.5萬噸海綿鈦生產線,實現了攀西鈦資源在高端鈦產品中應用的突破;掌握了金屬鈦熔煉、鈦材軋制、鈦合金制造、殘鈦回收利用等技術,形成熱軋鈦卷、冷軋鈦卷的批量生產能力,成為全球第一家打通整個鈦產業鏈的企業。
未來,攀鋼將把“做好釩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攀鋼將通過優化釩產品結構、加快開發釩鋁合金,推動釩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盡快實現產業化,加大釩在鋼中應用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力度。同時,攀鋼還將延伸鈦產業價值鏈,抓好表外礦和尾礦庫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專用高檔鈦白、鈦合金板(管)等系列高端產品。
以科技創新搶占戰略制高點
4月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攀鋼參評的14項科研項目獲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燒結煙氣高效脫硫工藝裝備集成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獲一等獎。該項目針對釩鈦礦燒結煙氣SO2濃度為4000mg/Nm3~7000mg/Nm3,建成全世界第一套快速達產和長期連續穩定高效運行的大型燒結機有機胺法煙氣脫硫裝置,已連續穩定運行1年多,脫硫率達到91%,年綜合脫硫率達到80%以上,減排SO2約19400噸,且具有運行成本低的特點。相關專家表示,該項技術突破了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發展的環保“瓶頸”,豐富完善了鋼鐵工業燒結煙氣脫硫技術體系,為高二氧化硫濃度燒結煙氣的治理減排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將作出重大貢獻。
“科技興則攀鋼興。”張大德在多個場合這樣強調。2013年,攀鋼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驗收,建成鈦白產品應用研究中心;與中科院、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深入開展戰略合作,積極推進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重大工藝技術研發,釩鈦鐵精礦提質、高爐渣高溫炭化和低溫氯化、釩電池電解液制取等重點科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編制釩、鈦、鋼鐵產品發展規劃,PG5鋼軌、高強車輪鋼、耐蝕合金油套管等優勢品種開發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新產品產量358萬噸,獨有和領先產品301萬噸。
未來,攀鋼將聚焦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領域,扎實推進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持續開展釩鈦磁鐵礦采選工藝技術攻關,抓好紅格礦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力爭使鉻資源回收攻關取得重大進展;集中優勢力量加強釩鈦領域工藝技術研發,開展氧化釩清潔生產、釩電池電解液制備技術、海綿鈦工藝流程貫通、氯化法鈦白生產工藝等重點攻關,助力釩鈦產業跨越式發展;抓好無縫鋼管超快冷、大型鍛材生產、高精度鋼軌軋制等鋼鐵產業重大工藝技術研究;進一步加強工藝管理,提升工藝技術水平,為穩定生產過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供技術保障;深入踐行科技引領,抓好高爐渣綜合利用等中試研究,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以轉型為發展動力
盡管攀鋼生產的鋼軌產品享譽中外,但由于整個鋼鐵行業形勢持續低迷,攀鋼的鋼鐵盈利品種趨窄;盡管攀鋼在釩鈦領域收獲頗豐,但釩在高端領域的應用嚴重不足,鈦金屬深加工產品涉足尚淺;盡管攀鋼依靠科技創新攻克了一些技術難題,但在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各種金屬的全面回收利用的攻關依舊任重道遠。
張大德對攀鋼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釩鈦磁鐵礦系統全產業鏈研究目前只有攀鋼在做。由于有鋼鐵產業的支撐,攀鋼依然是釩鈦產業研發最全面、鏈條最完整的企業。同時,攀鋼處于全國目前唯一的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這也是攀鋼的優勢。”
張大德表示,在未來發展中,攀鋼將抓住機遇,重點突出改革、轉型、創新工作主基調,著力實施“做大礦業、做好釩鈦、做精鋼鐵、做活非鋼”戰略,推動攀鋼實現轉型升級,攀鋼將做到“六個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優化發展,推進主業做強做優。打造規模領先、技術領先、產品領先、成本領先的釩鈦產業鏈,發展綠色高效鋼鐵產品,提升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比例。
―――更加突出循環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探索鉻、鈷、鎳等資源產業化開發,推動資源利用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向上下游兩端開拓和延伸產業鏈,打造高效價值鏈。
―――更加突出自主創新,推進科技強企戰略。堅持開門搞科研,狠抓攀西資源綜合利用戰略性、前瞻性技術攻關,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引領中國釩鈦工業發展。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加快轉換輔業經營機制,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更加突出節能減排,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高效推進節能降耗、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更加突出以人為本,推進企業和諧發展。堅持群眾路線,保障職工利益,與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全面提升職工幸福指數。
2013年以來,作為開發利用攀西釩鈦資源的國家隊、主力軍和排頭兵,攀鋼正緊緊抓住釩鈦資源創新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認真貫徹落實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攀鋼組建了由攀鋼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四川省委打造千億元企業規劃的戰略部署,積極探索與創新,突出循環發展、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總體原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以鋼軌為創效主力軍
4月初,一條讓全體攀鋼人振奮的消息傳出:今年第一季度,攀鋼采取有效措施釋放鋼軌創效產品產能,產量同比提高3.38萬噸,鋼軌生產實現首季“開門紅”。
“在我們的鋼軌上飛馳,您可以睡得像嬰兒一樣。”這是位于攀鋼軌梁廠的一幅宣傳海報。一支支遍體通紅的鋼坯從一旁的萬能生產線上“變身”為鋼軌,遠銷全球五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而國內京滬線、京津線等高速及重載鐵路,也大都使用攀鋼鋼軌。同時,鋼軌也成為攀鋼生產的鋼鐵產品中,盈利水平相對較高的品種之一。
近幾年,國內鋼材市場總體不景氣,攀鋼也未能獨善其身,但鋼軌市場行情一直保持良好。今年初以來,攀鋼百米定尺軌、余熱淬火軌、道岔軌等各系列鋼軌品種,合同飽滿,供不應求。這更加堅定了攀鋼“做精鋼鐵”的信心。
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釩鈦鋼鐵基地,攀鋼成立了鐵道用鋼、熱軋汽車用鋼、家電用鋼、機械制造用鋼等5個EVI(材料制造商介入下游用戶早期研發)小組。目前,高強車輪鋼、耐蝕合金油套管等優勢品種開發已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攀鋼還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施了重慶高強汽車板、攀鋼釩950生產線改造等項目。
以釩鈦為突破口打通產業鏈
1月26日,攀鋼與日本銀河株式會社簽署固體硫酸氧釩產品出口戰略合作協議。固體硫酸氧釩是攀鋼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達到用于釩電池用電解液標準的產品。
從成功開發出的霧化提釩工藝,使中國由釩進口國一躍成為釩出口國,到自主集成建成五氧化二釩生產線,結束攀鋼只生產釩渣初級原料的歷史,再到開發出世界領先的釩氮合金產業化成套裝備技術,打破美國戰略礦物公司獨家壟斷全球市場的格局。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如今的攀鋼已成長為排名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為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釩制品生產國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攀鋼在鈦產業領域也取得了累累碩果。攀鋼采用重選、磁選、浮選、電選有機結合,突破了釩鈦磁鐵礦中TiO2難以通過物理選別富集這一重大技術難題,結束了釩鈦磁鐵礦不能作為鈦資源利用的歷史;逐步攻克了微細粒級鈦鐵礦回收這一世界性難題,使該公司釩鈦磁鐵礦中鈦的利用率從1.7%提高到了17%。
此外,攀鋼在國內率先突破了氯化法鈦白生產的技術關鍵;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建成了年產1.5萬噸海綿鈦生產線,實現了攀西鈦資源在高端鈦產品中應用的突破;掌握了金屬鈦熔煉、鈦材軋制、鈦合金制造、殘鈦回收利用等技術,形成熱軋鈦卷、冷軋鈦卷的批量生產能力,成為全球第一家打通整個鈦產業鏈的企業。
未來,攀鋼將把“做好釩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攀鋼將通過優化釩產品結構、加快開發釩鋁合金,推動釩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盡快實現產業化,加大釩在鋼中應用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力度。同時,攀鋼還將延伸鈦產業價值鏈,抓好表外礦和尾礦庫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專用高檔鈦白、鈦合金板(管)等系列高端產品。
以科技創新搶占戰略制高點
4月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攀鋼參評的14項科研項目獲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燒結煙氣高效脫硫工藝裝備集成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獲一等獎。該項目針對釩鈦礦燒結煙氣SO2濃度為4000mg/Nm3~7000mg/Nm3,建成全世界第一套快速達產和長期連續穩定高效運行的大型燒結機有機胺法煙氣脫硫裝置,已連續穩定運行1年多,脫硫率達到91%,年綜合脫硫率達到80%以上,減排SO2約19400噸,且具有運行成本低的特點。相關專家表示,該項技術突破了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發展的環保“瓶頸”,豐富完善了鋼鐵工業燒結煙氣脫硫技術體系,為高二氧化硫濃度燒結煙氣的治理減排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將作出重大貢獻。
“科技興則攀鋼興。”張大德在多個場合這樣強調。2013年,攀鋼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驗收,建成鈦白產品應用研究中心;與中科院、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深入開展戰略合作,積極推進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重大工藝技術研發,釩鈦鐵精礦提質、高爐渣高溫炭化和低溫氯化、釩電池電解液制取等重點科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編制釩、鈦、鋼鐵產品發展規劃,PG5鋼軌、高強車輪鋼、耐蝕合金油套管等優勢品種開發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新產品產量358萬噸,獨有和領先產品301萬噸。
未來,攀鋼將聚焦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領域,扎實推進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持續開展釩鈦磁鐵礦采選工藝技術攻關,抓好紅格礦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力爭使鉻資源回收攻關取得重大進展;集中優勢力量加強釩鈦領域工藝技術研發,開展氧化釩清潔生產、釩電池電解液制備技術、海綿鈦工藝流程貫通、氯化法鈦白生產工藝等重點攻關,助力釩鈦產業跨越式發展;抓好無縫鋼管超快冷、大型鍛材生產、高精度鋼軌軋制等鋼鐵產業重大工藝技術研究;進一步加強工藝管理,提升工藝技術水平,為穩定生產過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供技術保障;深入踐行科技引領,抓好高爐渣綜合利用等中試研究,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以轉型為發展動力
盡管攀鋼生產的鋼軌產品享譽中外,但由于整個鋼鐵行業形勢持續低迷,攀鋼的鋼鐵盈利品種趨窄;盡管攀鋼在釩鈦領域收獲頗豐,但釩在高端領域的應用嚴重不足,鈦金屬深加工產品涉足尚淺;盡管攀鋼依靠科技創新攻克了一些技術難題,但在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各種金屬的全面回收利用的攻關依舊任重道遠。
張大德對攀鋼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釩鈦磁鐵礦系統全產業鏈研究目前只有攀鋼在做。由于有鋼鐵產業的支撐,攀鋼依然是釩鈦產業研發最全面、鏈條最完整的企業。同時,攀鋼處于全國目前唯一的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這也是攀鋼的優勢。”
張大德表示,在未來發展中,攀鋼將抓住機遇,重點突出改革、轉型、創新工作主基調,著力實施“做大礦業、做好釩鈦、做精鋼鐵、做活非鋼”戰略,推動攀鋼實現轉型升級,攀鋼將做到“六個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優化發展,推進主業做強做優。打造規模領先、技術領先、產品領先、成本領先的釩鈦產業鏈,發展綠色高效鋼鐵產品,提升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比例。
―――更加突出循環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探索鉻、鈷、鎳等資源產業化開發,推動資源利用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向上下游兩端開拓和延伸產業鏈,打造高效價值鏈。
―――更加突出自主創新,推進科技強企戰略。堅持開門搞科研,狠抓攀西資源綜合利用戰略性、前瞻性技術攻關,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引領中國釩鈦工業發展。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加快轉換輔業經營機制,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更加突出節能減排,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高效推進節能降耗、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更加突出以人為本,推進企業和諧發展。堅持群眾路線,保障職工利益,與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全面提升職工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