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方案》聚焦“行業自身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為全社會提供高效節能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兩個重點方向,提出95項目節能降碳工作任務。提出到2030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重型機械行業主導產品、關鍵生產工藝環節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產品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助力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其中,明確提及鋼鐵行業的內容如下:
企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加大熔劑性球團生產、高爐大比例球團礦冶煉等應用推廣力度;推廣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轉爐煙一次煙氣干法除塵、三廢綜合利用等技術;有序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提高廢鋼使用量、鐵水一罐到底、鑄坯熱送熱裝、副產煤氣高參數機組發電等技術推廣。
加強設備或系統能量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7發。支持冶金機械、重型鍛壓機械產品生產過程低品位余熱回收相關技術開發,鼓勵清潔燃料替代技術及高效發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引導基于梯級綜合利用的能量資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技術體系優化,支持鋼鐵生產過程氣體、液體及固體高效回收技術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鼓勵通過高效燃燒技術及產品制備過程高效加熱技術優化,促進行業產品生產流程降碳增效。
支持冶金鍛造生產短流程裝備技術發展。促進近凈成形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支持開展面向短流程低能耗金屬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的系統性技術研究,支持研發氫冶金革命性鋼鐵冶煉技術裝備、軋前軋后高效節能新工藝等,支持研究鍛造短流程技術,優化傳統冶煉、鍛造和熱處理工藝。
資源循環低碳增效。加快推進鋼渣顆粒透水型高強度瀝青路面技術、鋼渣固碳技術研發,有序推進廢舊機電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回收再利用技術、廢舊關鍵部件再制造技術研發,持續促進重型裝備智能再制造技術應用。
原材料節約及循環利用。鼓勵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料頭、鋼屑及外購廢鋼作為原材料進行二次冶煉循環利用,提升廢鋼材料利用率;完善大型鑄鍛件工序執行過程相關工藝設備水資源以及各類液壓介質的循環利用,減少工業用水浪費及排污排放。健全熱交換裝置,利用熱加工余熱向職工廠區內用水加熱,推動原材料節約及循環利用。
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創新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尾礦、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與裝備。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推廣鋼渣、
尾礦、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固廢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發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對產品性能無害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生產利用裝備,通過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降低工業領域碳排放。
起重機綠色低碳評價指標的研究。我國起重機械節能評判一般采用對各機構能效測試的方法,其中將電動機的能效作為主要考慮因素。歐洲物料搬運協會與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了起重機全生命周
期各階段碳排放比例,其中鋼鐵冶煉占40%、材料運輸占3%、制造階段占5%、使用階段占20%、回收再生占30%、不可回收占2%。
我國應強化起重機綠色低碳評價指標的研究。
綠色材料應用研究。在保證結構與連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加強綠色材料在起重機械產品中的應用研究,如選用低碳馬氏體鋼、非調質鋼代替調質鋼、減少Cr和Ni型合金鋼的使用,用35SiMn替代40Cr,采用具有綠色特性和高效吸附分離功能的纖維材料,提升空調或發動機冷卻系統有效防蝕、防垢和防化學物污染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