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4月份CPI漲幅大幅回落的原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食品價格下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蔬菜和豬肉價格的下跌幅度較大。
數據顯示,4月份鮮菜價格下降7.9%,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7.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釋稱,4月份CPI漲幅比3月份回落較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去年4月份受“倒春寒”天氣影響,鮮菜價格大幅上漲,而今年4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高1.1℃,鮮菜價格大幅下跌,兩相比較導致鮮菜價格同比下降7.9%,影響CPI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供大于求的影響,豬肉價格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4月份降幅為7.2%,影響CPI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至于更深層次的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4月CPI同比漲幅再次下滑,表明社會總需求仍顯不足,經濟真實需求不樂觀。牛犁也認為,當前物價漲幅表現出溫和回落的特點,反映出當前經濟總需求仍然偏弱,經濟仍呈現降溫態勢。
此外,CPI的上游指標——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4月份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0.2%。PPI已經連續20多個月在負區間運行。鋼鐵、有色等行業出廠價格持續下降,表明相關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尚未得到有效化解,宏觀經濟始終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陳道富指出,PPI方面,雖然4月份數據有所好轉,但仍處于負增長區間,表明生產端持續通縮,企業進一步去庫存壓力加大,未來PPI仍面臨下降壓力。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PPI持續走低意味著去產能還未結束,產能過剩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上游產業去產能導致需求萎縮、價格下行,增長乏力,結構調整還需要有一個過程。
余秋梅認為,綜合各種因素分析,未來物價仍將保持溫和上漲態勢,4月份的CPI同比漲幅可能是上半年的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