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公司預喜
截至5月8日,A股市場共有92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報預案,從預告結果看,預喜(預增、略增、扭虧、續盈)公司有596家,占比64.5%;預憂(預減、略減、續虧、首虧)公司307家,占比33.23%;不確定21家,占比2.27%。
預喜公司中,可以看到有118家公司凈利潤增長在100%以上,像尤夫股份、英飛拓等個股,凈利潤最大增幅甚至達到4000%以上。從預喜個股業績變化看,很多個股一季度業績還是虧損的,如英飛拓、利達光電、大康牧業等,不過從中報預告內容看,大康牧業、宇順電子、艾迪西卻能夠在一季度業績同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成功實現中期業績大逆轉。
預憂公司中,從業績變化看,絕大部分企業仍延續了一季度的衰勢,預告二季度業績時無扭轉跡象,如榮盛石化、伊立浦等公司,除行業因素外,公司自身因素也不容小覷,如伊立浦對于中期業績變動原因說明體現這個問題,“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上半年為公司的銷售淡季;公司新業務板塊發生相應費用導致公司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為規避匯率風險,公司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合約,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公司確認相對應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由此導致公司凈利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本次預告中期業績明確虧損的145家公司中,除持續虧損外,甚至還出現了一季度業績仍盈利的企業公告中期業績虧損的,如氯堿化工、天原集團等。對于財報數據不需審核的一季度中,很多選擇通過其他財務手段或補貼來適當做好業績,給股東一個交待,而等到了需審核的中報財務期,則再公布真實業績狀況。目前來看,新五豐、榮豐控股等8只個股凈利潤跌幅最大,均為首虧,下降幅度均超過了1000%,對于虧損原由公司解釋無不歸功于行業背景不佳。
25家公司業績持續3個季度同比增長100%以上
從預告公司業績表現和剔除無可比數據公司分析看,924家公司中有313家公司能夠實現持續3個季度業績持續增長,占比超過30%,連續3個季度業績增速在30%以上的公司有54家,而晉億實業、輝煌科技等25家公司更是能夠實現連續3個季度同比增速在100%以上。
在這25家連續業績實現3個季度同比增長100%以上公司中,以中期凈利潤最大值核算,以晉億實業、亞太藥業、大富科技為代表的12家公司實現了業績環比連續3個季度增長。與此同時,還可看到除晉億實業和中環股份前4個月表現跑輸大盤外,余下10家公司均跑贏了同期大盤,其中大富科技和大慶華科漲幅在40%以上。從5月份市場表現來看,前期跑輸大盤的晉億實業終于發力,在高鐵建設加速、2014年首輪動力組招標即將啟動背景下,5月漲幅近15%。
看好汽車、醫藥生物和建筑裝飾業
未來表現
從預告公司歸屬行業看,化工、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輕工制造等行業公布中期業績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別達到50家以上,而銀行、非銀金融、國防軍工等行業公布中期業績的公司相對較少,均不到10家,雖然公布家數的多少與行業內上市公司數量有關,但不管如何,這些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多多少少也反映了行業冷暖狀況。在本次預告中,銀行股、建筑裝飾、汽車、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預喜情況明顯居前,預喜公司占比分別達到100%、88.46%、83.33%、77.78%和73.13%。而相較建筑裝飾、汽車、醫藥生物行業預喜公司較多情況相比,預憂公司中則是采掘、鋼鐵、房地產居前,預憂公司占比分別為78.57%、60%和52.17%,至于這些行業預憂公司過多的原因應與這些行業經濟背景和庫存巨大,以及多處于產能過剩行業有關。
對于銀行股而言,雖然在本次業績預告中,銀行股預喜程度達到了100%,但考慮到16家銀行股本次僅寧波銀行一家公司公布了中期業績預增長10%~20%的情況,再結合銀行業一季報情況分析,可以明確看到銀行業規模擴張仍在繼續放緩,非標資產規模繼續小幅擴大,不良余額增量處于歷史高位(較年初增幅7.6%),這預示著在經濟下行周期中,銀行業整體盈利將繼續呈現下滑趨勢。
建筑裝飾、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預告中期業績的公司雖然只有26家、36家和53家公司,但這些行業中一些代表公司如金螳螂、延華智能等都公布了中期業績預告,其預告情況基本反映該行業動態。以建筑裝飾業為例,雖然行業估值受到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和禁止修建樓堂館所等利空因素的影響,但結構性機會仍存。大行業中有特色的小公司、龍頭企業業績有保障。即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下滑,但裝飾行業的消費屬性使其具備“存量”和“更新”兩方面的需求,市場容量巨大(中高端裝飾市場每年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在目前行業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背景下,隨著二三線城市地產風險釋放致地產政策出現微調或宏觀經濟下滑致流動性小幅放松時,裝飾股估值或有望得到一定修復;汽車行業一季報顯示整體凈利潤規模延續增長,盈利能力指標環比和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創下2012年一季度以來季度新高,同比增速達到2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除經銷商板塊凈利潤出現下滑(-24%)外,其余板塊均同比正增長。從未來機會上看,SUV和新車型推動業績彈性差別,國企改革推動估值差別,成為未來個股漲幅差距來源,而中長期機遇則集中在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汽車節能環保等領域,代表公司有均勝電子、松芝股份等。
非銀金融業預喜公司占比排名居后,原因在于6家公布中期業績的公司中只有安信信托預喜,其他5家券商股業績不確定。其實對于業績不確定的券商股而言,本次不確定的表述更多地說明了券商股經營的尷尬,業績好壞過多地依靠股市冷暖和IPO的開閘,創新業務對業務貢獻依然占居很小部分。不過,結合上市券商一季度業績表現看,在今年IPO首次開閘和炒新帶來的市場熱度讓券商在一季度收入、利潤方面分別同比增長了20%和12%。隨著滬港通等利于券商的政策不斷出爐、證券業創新大會的即將召開以及IPO的即將重啟,券商股在二季度或有一定表現機會。
采掘、鋼鐵、房地產中期業績難言樂觀
相較上述行業機會,采掘、鋼鐵、房地產中期業績難言樂觀,這主要與這些行業與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從采掘業(煤炭)2013年報和一季報來看,行業基本面承壓較大,大多數公司已處于低盈利乃至虧損狀態。除利潤大幅下滑之外,煤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繼續增長,企業現金流面臨較大的困境,整體社會庫存維持較高水平,下游需求依然疲弱。同時,產能的增加不僅給供給側帶來壓力,更是讓行業供給過剩的局面變得更加嚴峻。預計二季度煤炭股機會難現。相較采掘業,雖然2013年報顯示鋼鐵業成功扭虧,實現營業收入1.31萬億,同比增加1%,凈利潤64.54億,但從盈利原因看,則受益于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和資產交易等因素。在經濟持續下升大背景下,高庫存壓力讓鋼企業績真正回暖仍是遙遠的夢。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地產股,數據顯示,在地產股2013年實現營業收上升27%的情況下,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速卻回落了2個百分點達13%。2014年一季度,凈利潤繼續同比下降2.3%。在樓市持續不景氣下,地產公司庫存出現急速上升,2013年度整體存貨同比增長23.9%,2014年一季度存貨同比增長了24.1%,特別是三線地產公司,兩次財報期庫存同比增幅均在30%左右。從最新“五一”期間樓市成交看,目前一線城市成交量再創新低,各地的房價下跌之旅已經展開,隨著二手房價格的大幅下滑和交易萎縮,一手房交易處于冰點。在樓市的冷場和結算周期影響下,地產股業績在二季度出現下降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