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來,西昌鋼釩煉鐵廠應用新燒結生產工藝技術,燒結工序各項工藝參數持續穩定,燒結礦轉鼓指數、成品率、總返礦率等指標連創月度歷史最優。”5月29日,研究院礦冶技術研究所所長告訴筆者,如果新燒結工藝技術在攀鋼全部投入運行,意味著每年將有超過百萬噸燒結礦告別“返燒”命運,這將推動高鈦型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節能減排。
燒結工藝主要將鐵礦粉加工成適合高爐煉鐵的原料,是高爐冶煉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一直以來,攀鋼開展大量科研項目,與國內同行一道,解決制約鋼鐵業高質量發展的降低燒結能耗、減少環境污染、緩解能源短缺等難題。但是,由于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鐵鈦共生的固有特性,燒結性能差,導致釩鈦燒結礦工序能耗高,難燒出“低碳”燒結礦,成為攀鋼實現減碳目標的“攔路石”。
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切實解決釩鈦礦燒結總返礦率高、工序能耗高等難題,2018年,攀鋼立項開展“高爐高球團配比冶煉關鍵技術”課題研究,由研究院礦冶技術研究所牽頭。經過近5年攻關,課題組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及相關工業試驗,找到了導致釩鈦燒結礦品質差的根本原因,創新性提出了釩鈦礦超厚料層燒結、三段式強化制粒等新技術,成功實現了釩鈦鐵精礦新燒結工藝在質量提升、指標優化、節能減排方面的改進。同時,從全過程控制出發,總結了“保持釩鈦礦比例不變,將釩鈦鐵精礦轉移至球團并提高高爐球團礦配比”等一系列技術思路。在這些技術成果支撐下,攀鋼對西昌鋼釩燒結工藝進行了改進,形成了總返礦率低、產品質量較高、低排放率的釩鈦礦新燒結工藝技術。
目前,課題組正加緊研究攀枝花地區燒結相關工藝。屆時,攀鋼每年告別“返燒”命運的燒結礦量將減少100萬噸以上,生產成本、節能減排等工作成效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