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延續、出臺,在惠企利民的同時為經濟穩定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比如,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的所得稅政策,實施至2024年底等。
6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2023年底前,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當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標志著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迎來第四次延期。
“整體來看,今年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成色足,見效快,效果好。”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再度加碼,激勵企業增強創新能力,也促進了居民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新市民等的創業就業,明顯增強了民營經濟的活力與信心。同時,減稅降費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效果看,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4689億元。其中,兩批延續優化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3083億元,其他政策如增值稅留抵退稅等1606億元,減輕了經營主體負擔。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認為,今年以來,減稅降費政策的重點是“重質提效”,一方面有針對性、持續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重點加強對小微企業和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等創新型企業扶持;另一方面全面梳理調整近年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深入推動稅費政策真正落實見效、惠企惠民。
除總體數據外,微觀市場主體也反饋切實從稅惠政策中受益。記者從唐山市稅務部門了解到,唐山市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依托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激發臨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通過政策輔導、走訪幫扶,精準助力企業走研發創新、綠色發展之路。
比如,河鋼集團在沿港建立的新廠區河鋼樂亭鋼鐵有限公司,近三年享受環境保護稅惠減免500多萬元,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連年增加,通過享受稅惠節約的資金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破浪前行。
張依群認為,減稅降費政策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經營壓力,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特別是關系民生的中小微企業從中得到了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一些代表發展前沿的科創型企業獲得了巨大稅費政策支持,這也為確保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順利實現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后續,宋向清建議,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好各項簡政減稅降負措施,更好地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稅費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張依群補充道,下一步,對部分關系基本民生、科技創新的稅費政策也宜固定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切實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