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6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美國5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環比漲幅0.1%,同比漲幅3.8%,均較4月有所回落。歐盟統計局同日公布的數據初值顯示,歐元區6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5.5%,低于5月的6.1%。
歐美通脹指標回落之際,有更多指標在提示經濟衰退風險。美國數據顯示,經通脹調整后,5月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環比漲幅為0%,消費者支出停滯不前,反映出美國經濟主要引擎出現失速。標普全球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為46.3,創6個月以來新低,制造業萎縮進一步加劇。同時,受工業生產下降的嚴重打擊,歐元區6月經濟活動增長放緩,達5個月來低點。
通脹數據回落、衰退風險上升等因素強化了市場機構關于停止加息的預期,認為“通脹回落的跡象可能讓美聯儲不再繼續加息”。然而,歐美英央行主要負責人依然堅持“需要維持緊縮政策”。
6月28日,歐洲央行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央行論壇小組討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貨幣政策尚未足夠長時間地保持“足夠的限制性水平”,美國核心通脹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回歸2%的目標水平;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強調,未來歐央行仍需持續對抗通脹,可能在7月政策會議上繼續加息;英國央行行長貝利稱,不認為降息會很快到來。有分析指出,通脹仍是歐美英央行負責人堅持緊縮政策的主要理由,他們認為當前通脹壓力居高不下,潛在物價增長依然強勁,很有可能繼續加息,降息不會很快到來。
同時也要看到,歐美英央行一方面承認持續緊縮確實有“很大概率”引發經濟衰退,另一方面也強調這“并不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這反映出其既要通過加息降低通脹,又要維系失業率不至于過高,還要確保經濟不至于過度收緊而陷入衰退的糾結。6月28日,美聯儲公布2023年度銀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美國大型銀行能夠抵御嚴重經濟衰退帶來的沖擊,并在此情況下繼續向家庭和企業提供貸款。這份恰逢其時的測試結果,或許是有關方堅持緊縮政策的底氣所在。
在通脹放緩背景下,歐美央行堅持緊縮政策對全球需求恢復的負面影響持續放大。正如今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伊維拉所言,應關注影響貿易的不確定性因素,利率走勢正是其中重要一項。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IFO)5月以來多次表示,全球央行應對通脹采取的加息舉措,使利息成本上升抑制了全球需求,新增訂單的減少使產業放緩,行業出口預期明顯下降。
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加上債務規模急劇攀升,對歐美政策走向的影響同樣不小。6月28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2023年長期預算展望報告警告,處于高位且不斷增加的債務將使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推高償付給美債持有者的利息支出,給財政和經濟前景帶來顯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