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海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4月,山西省共出口焦炭32.9萬噸,同比增長5.1倍,出口平均價格為1515元/噸,下降27.6%。同期,按經營單位口徑統計,全國出口焦炭241萬噸,山西省焦炭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13.7%,位列全國第三,北京、天津分列第一、第二;按照收發貨地口徑統計,山西省出口焦炭223萬噸,增長4倍,占全國出口量的92.5%。整個山西焦炭出口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自營出口比例降低;二是出口供貨呈上升勢頭;三是出口單價呈下降趨勢。
針對焦炭出口呈現的“一升兩降”現狀,省商務廳副廳長王來平首先作了政策性解釋:焦炭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性商品,就世界范圍來講又是稀缺性商品,因此,自2004年起,國家逐步通過出口企業資質、出口配額及調整關稅的形式對焦炭出口進行限制。其中,關稅手段調整頻繁,變化劇烈,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臺。2004年5月,國家取消了焦炭5%的出口退稅;2006年11月,國家對焦炭加征5%的出口關稅;2007年6月1日起,將焦炭出口關稅提高到15%;2008年1月1日,焦炭出口關稅提高到25%;2008年8月20日,焦炭出口關稅又提高到40%。2012年WTO裁定我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不符合WTO規則,焦炭出口配額、出口企業資質、出口關稅全部取消,僅保留出口許可證管理。受國家出口政策的影響,2004年至2008年,焦炭出口處于歷史最高水平;40%的關稅出臺后,加上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至2013年,焦炭出口大幅下降;2013年至今進入了恢復性增長階段。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副會長、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山西省焦炭集團董事長榮海濤說,在關稅和配額取消之前,焦炭出口呈現有市場而無配額、有配額而無利潤的情況,山西焦炭出口業務大都是“拄拐杖”。也就是說,焦炭出口資質和配額是依據前三年企業的出口業務來確定,這就存在不少貿易商有資質、配額,而生產廠家不一定有資質和配額,那么貿易商就是焦炭企業出口的“拐杖”。榮海濤提出焦炭國際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山西焦炭出口是否能甩開“拐杖”做到點對點、廠對廠的合作模式,焦炭產業如何轉移到國外等。
焦化專家田波介紹,全國有焦炭企業800多家,焦爐炭化室高度在2.8米至7.63米不等。山西有67家兼并重組主體、涉及焦化企業134個,4.4米以上的焦爐產能達1億噸(5.5米以上大焦爐產能就達2700萬噸),占全國產量4.7636億噸的19%。焦炭規格齊全、質量穩定,具有獨特的出口優勢。生產廠家山西平遙峰巖、山西美錦集團、山西樓東俊安的代表就生產裝備、焦炭質量、價格倒掛、焦炭銷售、結算方式等進行發言,建議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控制焦炭總量;政府、金融、企業齊心協力緩解資金周轉難題;國家給予穩定的政策,減免一些涉企稅費,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生產成本;焦化企業要自練內功,提升焦炭品質,拓展銷售渠道,以高質量、優價格占領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