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不的信息顯示,由于鐵礦石發貨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二、三季度發貨量一般處于全年較高水平,加之新增產能釋放,預計未來兩三個月全球鐵礦石發貨量將穩中有增,港口庫存將較長時期保持高位,寬松的供給環境仍將延續,鐵礦石價格難以上漲。
今年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已出現二輪跌勢。其中,3月10日進口鐵礦石價格曾跌至104.7美元/噸,比年初跌幅達22%,此后有小幅反彈。4月中旬進口鐵礦石價格再次下跌,5月20日報價跌至97.2美元/噸,創2012年9月以來的新低。
有關分析認為,進口鐵礦石價格弱勢下行主要是受供需失衡影響。一方面,2003年以來,國外主要礦商加大投資力度,產能持續擴張,新建的礦山已陸續投產,2014年全球鐵礦石凈增產能1.3億噸,總產能已達15億噸以上(不含中國)。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我國鋼鐵需求高速增長的階段已過,對鐵礦石需求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逐步轉向每年3%4%的低速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生鐵產量23944萬噸,同比僅增長0.2%,其中4月產量6018萬噸,同比下降0.8%。同時,今年以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增加,前4個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精礦30534萬噸,同比增長20.7%,港口鐵礦石庫存不斷攀升,庫存量的增加,也抑制了礦價上漲。
從總體上看,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下行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有利,但可能對國內礦山企業形成壓力。據統計,2013年,世界鐵礦平均成本為54.7美元/噸,而國內礦山成本在75145美元/噸,是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國外主要礦商成本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