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次價格失守對西南市場的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成為西南其他市場的價格風向。雖然在西南地區,云南不是最大的建材流通市場,但是最大的生產產地。按照2023年底云南省公布的合規產能情況,近2500萬噸的合規產能中,絕大部分都是建材產能。按照上半年各鋼廠協同減產加產品轉型后的結果,也過剩50萬噸/月以上,也就是這部分過剩資源,要么形成鋼廠庫存,要么分流到周邊市場。其實多數是分流到了西南周邊市場,最終形成大區域的價格趨同,這幾年西南四省的價格差異在變小,那么可以預見未來幾天川渝貴的價格方向大概率會同向走。
間接的影響會出現問題的成因上。盡管近期全國各地市場都在承受價格下跌的影響,但云南市場的成因肯定有別于全國,很多共性的問題在西南地區都有存在,如果不能吸取經驗,不排除哪個地區的表現會更加極端。
二、導致極端價格的原因分析
昆明市場作為西南地區較為重要的鋼材市場,這幾年集散地功能正在恢復,但走到今天這個結果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簡單的對成因做如下分析。
1、供需嚴重過剩導致的市場競爭結果。云南市場的建材供需錯配程度接近50%,各鋼廠都寄希望在實得收益最好的省內市場多銷售,開始對工程項目和地州市場差異化定價,在當前透明化的市場環境下,商家和鋼廠都會緊緊跟隨,針對有效訂單形成常態化競爭,價格作為最后的競爭手段,只能越走越低。
2、協調機制失靈。云南省鋼協我認為是國內較為務實和有作為的鋼鐵行業協會,多年來為全國很多地方的協會做出了榜樣,提供了經驗。這次鋼協卻沒有能阻止極端價格的發生,關鍵是協調機制出了問題。鋼協只是服務組織,協調的效果和意愿主要是看各個鋼廠主體,隨著各個鋼廠經營壓力的上升,在省內的競爭手段增多,單靠協會很難統一認識,單靠專業建議解決不了核心問題,導致協調機制失靈。
3、減產難度大。上周開始,隨著市場價格下行,全國大量的鋼廠發布了力度較大的減產信息,一方面加速新老國標資源切換,另一方面緩和市場供給壓力,提振市場價格。但為什么按照當前云南的成本-價格測算虧損很大,鋼廠減產信息卻很少呢?還是因為2022年以來,云南市場新投產的產能、新設備太多,減產、停產損失會很大,只能通過延后其他新設備的投產,不增加市場供給壓力,只能算一個時間換空間的做法。所以可見,在近2500萬噸的合規產能背景下,現有水平減產的難度有多大。
4、新老國標切換的準備不足。一個是新老標準生產的切換時間缺乏統一,早的鋼廠已經完成大多數庫存的置換,晚的鋼廠剛剛開始生產。一個是加價的考慮不充足,盡管國內多數地區新標準資源加價,但云南市場情況復雜,有的庫存在鋼廠,有的庫存在商家。庫存在商家的鋼廠通過提前生產加快庫存置換,短期完成置換以后全是新標準資源,加價跟老標準資源競爭明顯不合理。庫存在鋼廠的,代理商拿到新標準的貨也要跟隨老標準價格走勢,成本更高,既沒法把新老標準加價向下游轉移,也做不到加快庫存的消化。歸根結底,區內鋼廠沒有形成統一認識,反而引發市場對老標準庫存消化進度的擔心,形成了拋售壓力。
5、網差擴大。6月份以來,云南市場在各網站平臺的網差不斷擴大,近期達到極值后開始回收,過程中因為以上因素影響,實際效果不佳,還加劇了市場成交價的下行,問題疊加之后就變成今天這樣的結果。
三、給西南地區各市場的啟示
1、各地區對網差的管控需要有措施。隨著下游工程項目需求的減少,全國性網差都在擴大,雖說主要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也要看到網差不應該無節制擴大,因為擴差一時爽,收差打斷腿。
2、對工程項目的價格投放需要有底線。當前鋼鐵行業的壓力主要來自于下游需求下降,建筑鋼材產品本身出口不多,市場端無論如何流通都要進入工地,西南四省市場在今年以來的工程項目價格投放中,不管是鋼廠還是商家都在增加優惠。一部分是需求競爭的結果,一部分是企業策略的調整的結果。但是當前的市場,價格信息是相對透明的,首次投放跟著就是競爭對手的二次、三次投放,只能導致價格越來越低。其次,工程項目之間也有信息互通的,本地區的工程價格會趨同,價格代價變高。最后,貿易商在銷售的過程中,遇到趨同后的工程價格需求,只能跟隨,最終導致流通市場網差擴大。所以要防止網差回歸風險,必須在工程價格投放上有底線。
3、不要忽視中心市場對區域市場價格的代表性。上面說過,云南市場競爭過程中,部分鋼廠針對工程,部分鋼廠針對縣鄉鎮單獨給價,但昆明作為區域市場的集散地,資源流動性一定不能被阻滯。要么平水,要么通過更低的價格實現流動。無論什么層面的價格,最終都會在集散地成為區域的指標價格。
4、市場已經需要一定行政化指導。如此之多的合規產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肯定會引起嚴重的供需錯配。那么多新產能、新設備,很難讓作為投資人的鋼廠自己下減產和停產決心。鋼協只能應對一般市場環境下的協調,但是進階到產能層面的工作只能依靠政府行政化指導。
5、新老標準加價并不是全國統一的策略。各地市場環境不同,競爭態勢不同,置換進度不同,也就不需要有統一的策略。雖然多數地區新老國標資源加價30元/噸,但本周已經有鋼廠發文取消加價,這肯定是有原因的。一些地區在拋售過程中新老標準價差超過100元/噸,也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對于這一問題,西南區域各市場應該撿起來重新評估和思考。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在大的供需嚴重錯配環境下,云南市場價格表現不佳是可以預見的外因,但剛完成技改鋼廠自身對現有產能和產量的自主程度有限,才是核心的主因。希望市場各方都冷靜下來思考這一結果,將這一嚴重偏離的價格盡快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