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外媒報道稱,“青島港鐵礦石封港”以及“因調查案件暫停金屬鋁和銅的運出”。
期貨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青島港務局業務部門的滕女士,她回應稱:“此消息不屬實,端午節期間青島港的大宗貨物運轉一切正常。”
記者在青島港的官方網站上獲悉,5月31日—6月2日,三天里進出港船舶184艘,其中大型礦石船4艘。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準箱。全港貨物疏運147萬噸,其中鐵路、公路、轉水三路并舉完成礦石疏運73.6萬噸。
媒體還報道稱,青島港上周開始專項檢查,調查通過重復質押倉儲單據獲取貿易融資的行為。對此,滕女士稱目前青島港的確是在對重復質押情況進行調查。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通過重復質押倉儲單據獲取貿易融資,不排除是個別貿易商的行為,若調查出某家貿易商存在這種行為,一些銀行可能會停止為大宗商品提供融資,大宗商品的貿易融資行為可能會因此而收緊。
4月份,銀監會曾專門發文摸底鐵礦石貿易融資風險,要求15個地區銀監局上報《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風險監測統計表》和分析報告。5月以來,國內部分銀行已要求貿易商將信用證保證金提高至30%—50%。“因為鐵礦石貿易信用證保證金比例的大幅提高,部分銀行暫停給貿易商及鋼企開具信用證。”國信期貨施雨辰表示。
據了解,國內的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集中在銅、鐵礦石、棕櫚油等品種,盡管品種不同,但貿易融資的方式有不少相似之處。
針對青島港上周開始專項檢查通過重復質押倉儲單據獲取貿易融資的行為,我的鋼鐵網鐵礦石分析師俞晨表示,銅品種上會存在部分貿易商為了融資而在多家銀行獲取貸款的現象,“但鐵礦石一般都是直接貨權抵押給港口或者銀行套現的,所以不太可能存在重復抵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