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更加回應民生?;仡櫧陙戆摥h境治理工作,“包鋼主題”也更加契合時代發展腳步。
從2010年至今,包鋼在“補課”、“補齊短板”到“創環保一流目標”即將實現的道路上一路追趕,十里廠區正蝶變為新型工業化的“綠色之都”。
思想變革:觀念為先奮起追趕
包頭在建城之初,即被定位于“重工業城市”。而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工業企業與城市的距離正在縮小,在“親密無間”的滄桑變化中,企業如何看待環境問題、如何實施環境保護,成為企業社會良知與責任的考量。
2013年,以北京為代表的霧霾天氣成為民眾熱議。應對污染,國家相繼出臺《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規,中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環保行動拉開戰幕。
與此同時,自治區在“8337”發展思路中明確提出,要將“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面對政府要求和社會期盼,包鋼義無反顧地舉起環境治理的鮮明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上環保變革之路。
變革方略,首先要變革思想。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秉利親自帶隊赴太鋼考察環保先進成果,成功的經驗不僅讓包鋼人看到與同行業先進的10年差距,也激起了包鋼人奮力追趕的勇氣。
2013年8月21日,公司在干部大會上鄭重發出“深入落實‘8337’發展思路,打好環保攻堅戰”的號令。這是一次統一思想的會議,也是轉變觀念的一次會議。宣言之下,包鋼提前實現環境治理目標的戰幕迅速拉開。
攻堅之戰:十里鋼城脫胎換骨
環保攻堅戰一經打響,便如火如荼覆蓋整個十里廠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公司創新開展“踐行環保為民,圓夢綠色包鋼”主題實踐活動,開掘出一眼眼力量的源泉。
公司迅速建立環保指標考核體系,確定了2014年全面達標工作方案,完成了一系列環保設施、資源綜合利用調研報告,噪聲、料場、道路、清潔運輸等方案也醞釀成型。包鋼發揮環境監控中心管控值守作用,在線監控設備實時傳輸環境數據,監察人員不間斷地對廠區環境開展檢查。
公司與涉及環保設施改造的10多家單位簽訂環保項目建設責任狀,并確定時限,限期完成。
今年5月31日,煉鐵廠一燒車間2號燒結機煙氣凈化系統投入運行,運行當天環保效率即超過90%,而這只是包鋼環保設施改造勠力而戰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13年公司投資11.67億元,完成了53項環保改造項目;2014年,公司環保投資將實現翻番,達到23.56億元;近年來,包鋼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近100億元。一個清潔化生產的包鋼、一座綠色蝶變的鋼城正在原址上脫胎換骨。
廠容治理:提前完成三年規劃
包鋼廠區占地43平方公里,2014年綠化覆蓋率將達43%。兩個“43”,是包鋼廠容治理矢志不渝的寫照。
4月10日,稀土鋼板材公司環廠東路彩旗飄揚,包鋼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奏響綠色序曲。2014年是包鋼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環境治理“三年大變樣”的攻堅之年,全年計劃新增綠地120萬平方米,廠區綠化覆蓋率升至43%。
行走在鐵五路上,幾乎與包鋼同齡的生產樓、電子樓、廠前門診、機總消防隊等建筑已不見身影,職工們感懷包鋼曾經的這些標志性建筑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即將在這里出現的“包鋼主題廣場”的深深期許。
截至5月份,公司共計在稀土鋼板材公司、渣山等區域以及拆除空地和各單位區域內種植喬木12.9萬株,灌木232萬叢,新增綠地70萬平方米,廠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9%。預計通過尾礦庫植樹及秋植,全年實現綠化覆蓋率43%目標指日可待。
迎接包鋼成立60周年,營造干凈、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在時間表上一步步走來。經過一輪甲子的包鋼,將深深擁抱包鋼人用勞動換來的那片綠色蒼茫。
環境開放:綠色包鋼敞開胸懷
2012年11月30日,包鋼兩座8平方米豎爐停爐淘汰儀式舉行,公司邀請新華社和內蒙古、包頭市多家媒體共同見證包鋼的這一重要時刻。
無獨有偶。在淘汰4座焦爐、改造4座高爐上料系統的現場,同樣可以看到外界媒體記者的身影。一位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這樣寫道:淘汰落后產能,彰顯的是包鋼立志環保的勇氣和決心。
近年來,包鋼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回應社會的關注。包鋼敢于正視歷史、敢于直面自身問題的姿態,向外界傳遞出一個個致力于環保的積極信號。包鋼也在與民眾呼吁環保的同頻共振中,釋放出自身的正能量。
世界環境日,絕非包鋼環境治理的始發之地,但卻是包鋼回望綠色軌跡之時。正如公司在環境治理工作會議上所言:包鋼既要追求廠區環境的“外在美”,又要體現包鋼人的“內在美”。
人與環境的和諧,管理和精神文化的共融,將成為60年包鋼文明之都、綠色之城的時代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