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林少濱介紹,從內容上看,16條措施可以概括為“四個聚焦”:一是聚焦培育外貿新動能拓增量。措施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如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網購保稅零售進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全面推廣跨境電商稅款擔保電子化。同時,推動保稅維修、保稅再制造、保稅供油等“保稅+”新業態發展,如支持擴大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外“兩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目的是進一步挖掘外貿增量,做大外貿總盤子。
二是聚焦外貿優進優出穩存量。在優進方面,重點是保障能礦產品和農食產品進口,如持續深化能源資源商品檢驗模式改革,穩步擴大進口礦產品目的地檢驗范圍;推動肉類、水產品、乳品等民生產品準入進程。在優出方面,主要是進一步便利汽車出口,助推地方特色農食產品擴大出口等。這些都是我國外貿占比靠前的商品,對穩住外貿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聚焦企業降本提效激活力。相關措施主要包括促進守法企業更快通關,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措施,助力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如促進高級認證企業享惠升級,強化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企業便利措施落實,持續提升AEO企業獲得感;建設中國海關優惠原產地服務平臺,助力企業提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自貿協定利用水平;落實重大技術裝備等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同時,在優化海關展會監管模式、便利企業商務人員跨境往來方面也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聚焦跨境貿易便利提效能。堅持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不斷推進監管服務創新,讓貨物通得更快。16條措施中包括優化通關作業流程、提升跨境物流效率等方面措施。同時,加快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貿易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林少濱表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出口20.8萬億元,同比增長6.7%。根據各經濟體發布的最新數據初步測算,我國整體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穩中有升,特別是主要出口產品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促進出口,推動更多‘中國制造’走向國際市場,必須依托廣大的外貿企業。目前,有進出口經營實績的企業超過63萬家,他們是拓展國際市場的主體。”他說。
林少濱表示,一直以來,海關聚焦外貿企業產品“走出去”需求,不斷創新監管服務,幫助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這次出臺的16條措施中,圍繞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做了相應安排。如,大力支持擴大特色農食產品出口,海關將加大對外磋商和出口企業對外注冊推薦力度,同時在設施建設、衛生控制、原料驗收、自檢自控等關鍵環節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有意向的企業勇闖國際市場。
記者獲悉,下一步,海關將深入企業送政策、聽意見、解難題,通過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全力幫助企業穩預期、拓市場、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