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重慶市舉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暨投產活動,投產304個項目,總投資達3860億元,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建、交通、民生等多個領域。同日,深圳市2025年首批新項目建設開工,集中開工項目共259個,分布在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浙江嘉興南湖也舉行了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項目涵蓋人工智能、微電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雖然“集中開工”已成為每年年初的常規動作,但今年卻展現出新的氣象:一方面,代表著新質生產力方向的“新”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許多項目的名稱都透露出濃厚的科技感;另一方面,2025年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各地的開工儀式均流露出分秒必爭的緊迫感。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面臨重重挑戰,新動能正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這一背景下,各地的項目投資和建設幾乎都圍繞著一條主線:讓舊動能“鳳凰涅槃”成為新動能,同時全力推動新動能的發展和壯大。在許多城市的集中開工項目中,不僅有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算力等“新”項目,也突出了汽車、鋼鐵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項目。
2025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是2025年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發展的緊迫感更加強烈,前進的步伐也更加堅定。在各地的開工儀式上,“一切資源向項目傾斜”“實干為先”“起步即沖刺”等口號鏗鏘有力,彰顯了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乘勢而上的決心。
常言道“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唯一途徑就是實干。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開工的“新”項目數不勝數,它們如同涓涓細流,最終將匯入中國經濟這條大江大河,成為推動發展的澎湃動力。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以“實干”為先導,擁抱新的氣象,擘畫新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