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從哪來:凈息差收窄中的攻守之道
在宏觀經濟環境下,韌性這個詞常常被提起,韌性本身是大型國有銀行和有競爭力的商業銀行的重要特征。工商銀行行長劉珺表示,公司整個資產負債表與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匹配度“是相當高的,按照產業、區域、客群進行了均衡的配置,既有順周期的驅動,也有逆周期的布局。”
2024年末,六大行總資產規模直逼200萬億元大關,其中,工商銀行以48.82萬億元蟬聯“第一大行”寶座,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均突破40萬億元大關,中國銀行也首次站上35萬億元臺階。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表示:“公司上市九年來,資產總額從7.3萬億元增長到超過17萬億元,負債總額從7萬億元增長到超過16萬億元,貸款總額從不足3萬億元增長到近9萬億元。”
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資產水平也更為優質,不良率保持低位,撥備覆蓋率穩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4%、1.30%、1.34%、1.25%、1.31%和0.90%;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14.91%、299.61%、233.60%、200.60%、201.94%和286.15%。
建設銀行行長張毅表示,公司一直在主動有力地管控資產質量,不良貸款率較前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較前年末下降0.55個百分點。公司已核銷資產現金回收連續10年正增長,風險資產處置質效持續提升。
在盈利方面,2024年六大行歸母凈利潤全面正增長,合計超1.4萬億元,同比增長1.8%,相當于每天凈賺約38億元。其中,農業銀行取得最大漲幅4.7%,農行行長王志恒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到,“公司盈利增速在上半年可比同業中率先由負轉正的基礎上,下半年繼續逐季改善。全年實現凈利潤2827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營業收入7114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利息凈收入5807億元,同比增長1.6%。”
整體來看,面對LPR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六大行凈息差集體縮水,但幾大行均穩住陣腳,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拓寬非息收入渠道、強化成本管控等舉措,實現盈利動能平穩轉換。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凈息差是商業銀行綜合平衡讓利實體經濟、自身穩健增長、商業可持續等多目標后的結果,隨著經濟的逐步回升向好,銀行業的凈息差也將逐步企穩。
工商銀行副行長段紅濤表示,公司主動應對利率下行、凈息差收窄等新形勢,推動客戶結構、業務結構和板塊結構調整,不斷打開增長新空間。
展望2025年,多家銀行判斷凈息差下行還是一個行業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在業績說明會問答環節表示,看到對凈息差穩定的一些有利因素,在資產端,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支持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在增多,為銀行業業務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在負債端,適度的貨幣寬松政策,有利于優化負債結構,有利于降低負債成本。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2025年將一如既往地加強主動管理,同時也更加強調以息差管理綜合視角來確保客戶經營的量價均衡,形成更加均衡的業務和收入結構。
錢到哪去:實體經濟背后的底氣
銀行的金融“活水”流向了科技、綠色、普惠、縣域,通過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精準支持民營經濟和科技等國家重要戰略領域的發展。
多家銀行在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的貸款取得兩位數增長,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增速分別達26.63%、26.31%、22.4%,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在回答記者關于工商銀行投向的問題時,張守川副行長介紹公司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突破3.1萬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近2萬億元,均居同業首位。
交通銀行結合上海市重點產業戰略布局,專注先進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創新了主動授信的新模式,2024年為近2000家科創類企業客戶提供超過60億元的授信額度支持。到2024年末,交通銀行在上海地區的科技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了7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30.23%。
銀行貸款同樣在民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積極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信貸供給。2024年末,農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6.53萬億元,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4.66萬億元,貸款年增量均超過1萬億元。
2024年底,工商銀行非公經濟全口徑投融資總額超過7.5萬億元,同業領先,較年初增長超萬億元;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增速近27%,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工商銀行張守川副行長表示“公司有貸戶中98%都是民企。未來三年,工行計劃為民企提供投融資不低于6萬億元,支持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
截至2024年末,中國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超過4.42萬億元,近三年累計增幅81%,民營企業有貸戶近三年累計增幅88%,授信覆蓋面持續擴大、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以賦能‘杭州六小龍’為例,中國銀行不斷強化行業研究,持續深耕科創細分領域,為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群核科技等三家企業合計提供1.5億元綜合化支持,‘杭州六小龍’授信覆蓋率列所有金融機構第一。”張輝行長對記者關于民營經濟支持方面的回復。
在三農、縣域領域,農業銀行持續傾斜金融資源,不斷增強在縣域地區的服務能力和經營優勢。公司2024年縣域貸款年增量突破萬億元,余額達9.85萬億元,占全行境內貸款比重超40%。縣域日均存款年增量1.12萬億元, 余額達12.53萬億元,占全行存款比重44%。而始終以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為定位的郵儲銀行2024年堅決把大量的金融資源投向“三農”領域,做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截至2024年末,全行涉農貸款結余2.29萬億元,年增速12.5%,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例超25%,同時該行近年來涉農公貸連續三年增速超過20%,占涉農貸款的比例達到28%。
下一步方向在哪:業績說明會釋放新信號
業績說明會上,不少機構、媒體提問對于2025年的信貸投放策略、經營管理思路、全球化經營等安排,六大行紛紛透露了下一步的規劃發展。
對今年全年信貸增長目標的安排,交通銀行表示確定了“總量增、結構優、節奏穩”這樣一個信貸增長計劃和目標。總量增,就是全年的貸款增長總量要高于去年增量。結構優,一是要提高五篇大文章相關領域貸款的占比,二是要提升零售貸款在整個貸款中的占比。節奏穩,按照人民銀行關于貸款均衡投放的政策導向的要求,大致安排上半年60%、下半年40%的節奏。
農業銀行表示今年國家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體經濟重點領域信貸需求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將圍繞重點領域的有效需求完善金融服務,統籌把握好貸款投放的總量、結構和節奏,預計全年貸款總量仍將保持平穩、均衡增長。
中國銀行表示,整體上看,預計全年境內人民幣貸款增量將保持穩中有升。新增貸款中,預計仍會以公司類貸款為主,同時著力提升消費貸款貢獻度。將加大“五篇大文章”、“兩新”、“兩重”、民營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實現相關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二手房貸款拓展力度,實現個人住房貸款正增長。
郵儲銀行表示,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是國家賦予國有大行的職責、責任所在。郵儲銀行將繼續在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城市業務加大創新力度,并在普惠小微以及“三農”貸款方面持續發力,圍繞農業生產經營、生活消費、假日文旅、標準化農田建設和縣域農業龍頭產業,加大信貸投放。
此外,近年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全球化經營也是銀行的重要方向。工商銀行在服務外貿外資持續發力,累計為重點外貿外資企業發放融資4.8萬億元。今年,公司將提供客群覆蓋更廣的跨境服務體系,構建面向支付機構、跨境電商平臺、獨立站、外綜服等客戶的跨境電商綜合線上服務體系,提供45個小幣種結售匯服務和100多個幣種的匯率風險管理,覆蓋跨境電商出海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滿足收付資金直兌人民幣的需求,幫助客戶降低匯兌損益和交易成本。
中國銀行境外機構2024年實現稅前利潤111.06億美元,集團貢獻度達26.72%,公司表示在鞏固擴大傳統跨境業務優勢的基礎上,繼續構建新興業務領域優勢,加強對跨境電商、海外倉、中間品貿易等外貿新業態的主動服務,提升全品類金融服務市場份額。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出臺下調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推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等一系列政策。銀行業也圍繞住房金融,全面支持居民住房需求。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6.19萬億元,規模保持同業最大,特別是當年貸款投放也位居同業第一。下一步,針對客戶收入波動等問題,將通過優化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緩解客戶階段性還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