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浙江省義烏市于2025年3月27日印發《關于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購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包括實施首次置業購房補貼、實施多孩家庭購房補貼等。
《通知》明確,個人及配偶名下在義烏市行政區域內無商品住房的,購買建筑面積小于150平方米且預(現)售備案總價不超過350萬元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給予1000元/平方米補貼。符合國家全面兩孩、三孩政策實施后生育的多孩家庭,購買一手新建商品住房時給予補貼:兩孩家庭每套補貼10萬元,三孩家庭每套補貼20萬元。
4月3日,西藏自治區宣布優化購房補貼政策,規定財政補貼標準不超過購房總價的3%,單套最高補貼5萬元,補貼時限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3月25日;同日,江蘇省常州市出臺購房新政,其中提及,符合購房資助條件的申請人,在常州市購房資助專項房源庫內新選購一套建筑面積14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商品住房現房,可獲得購房款的15%但不超過20萬元的購房資助。
除直接的補貼資助,多地還在探索多種創新購房模式,助力樓市回穩。在產權模式創新上,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于近期推出“共有產權商品房”,企業與購房者各持50%產權,購房者可享有房屋全部使用權,首付壓力顯著降低;南京等地則通過金融工具減輕購房者還款壓力,如南京銀行面向新市民和青年群體推出“鑫青貸”,與普通房貸相比,前5年的還款金額更少、月供壓力更低,每月歸還本金最低100元。
與此同時,南京市還優化拓展住房消費“以舊換新”模式,對換購新房者疊加政府1%和企業3%至5%的補貼優惠;安徽省明確提出鼓勵各市推出階段性購房補貼、購房消費券、“以舊換新”等促銷政策。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5年以來,全國已有超110省市(縣)出臺政策超170條。各地政策優化集中在調整公積金貸款、加大購房補貼力度等方面。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近期,地方持續從降低購房者置業門檻、降低置業成本等方面優化樓市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購房需求釋放。已經出臺的幾類新型舉措也給其他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加大購房補貼力度等政策措施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廣。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精準補貼、貸款支持及產權模式創新,各地有望持續釋放剛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本輪政策組合拳既體現了地方政府“穩樓市”的決心,也反映出穩樓市“政策工具箱”的進一步豐富,隨著更多政策的出臺和推廣,房地產市場有望持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