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明確提出,到2026年,制修訂100項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通過以高質量智能制造標準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如何讀懂2024版《指南》,其背后呈現出哪些新特點,總體組邀請了多位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專家進行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組織修訂并印發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是對過去幾年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延續和深化,不僅為全面統籌推進新形勢新要求下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也為新時期鋼鐵行業系統深入推動智能制造提供參考。
《指南》針對鋼鐵行業流程長、工序界面多、生產體系復雜、單/多基地管控模式多樣等特點,明確了工作思路。其目標和重點任務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相關內容高度契合,為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將起到了支撐引領作用。
1、 統籌協調,標準引領
《指南》立足制造強國戰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特別是,提出了鋼鐵行業擬制定標準的重點研制方向,在選取適用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等國家標準基礎上,確保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的協調配套,為鋼鐵行業未來3-5年智能制造全面實施細致描繪了指導框架。鋼鐵行業將以《指南》為指引,以《方案》為路徑,依托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動標準知識庫、標準驗證數據庫等建設,到2026年將累計制修訂100項智能制造領域的鋼協團體標準,為行業提供智能制造標準共享資源池。
2、 標桿培育,分類領導
《指南》提出,要聚焦鋼鐵行業特定場景和解決方案,特別是在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中,充分考慮了鋼鐵行業流程型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過程復雜等特點,要進一步強化鋼鐵行業智能裝備(如智能感知與控制裝備)、工業軟件(如生產制造軟件)、智能工廠(如云邊協同優化調度)、智能賦能技術(如鋼鐵行業垂直大模型)等制造核心要素,并給出了具體的標準研制方向。為此,鋼鐵行業將通過構建鋼鐵行業工業軟件標準體系、深入挖掘行業智能制造標準應用典型案例、培育一批標準實踐行業標桿等,充分發揮標桿龍頭示范企業“鏈主型”“頭雁型”引領作用,對鋼鐵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分類施策,扎實穩健推進全行業智能制造實施和迭代升級。
3、生態共建,綜合施策
《指南》著重于布局新興技術應用,提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標準,包括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產銷一體化運營等,旨在為鋼鐵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創新路徑和方法。為了內部深化這一變革,要不斷普及智能制造的政策和標準,激發全行業的智能化創新氛圍。同時,通過定期組織智能制造標準化論壇,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等,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標準合作,共同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生態系統的構建。
智能制造既是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同時也是鋼鐵企業降本增效、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鋼鐵行業將繼續以標準體系為重要行動指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打造“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和數字化生態引領企業”示范標桿,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步伐,提升行業競爭力,推動鋼鐵行業邁向智能制造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