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剛過,一支臨時組成的“棒材廠客戶服務小組”驅車前往東河區,為一家同包鋼合作逾十年的直供用戶提供現場服務。
這支臨時小組成員均是棒材廠業務骨干,而這家本地民營企業是包鋼熱軋抽油桿圓鋼的穩定客源。目前,熱軋抽油桿圓鋼作為高附加值產品,每噸售價較普通圓鋼高出千元左右,在鋼材產品利薄如紙的今天,如此可觀利潤實在不可多得。
雖說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是包鋼人秉持的傳統,但積極滿足用戶要求、捕捉市場回音,特別是千方百計鞏固和拓寬高效產品銷售領域,逐漸成為了包鋼內部生產廠的強烈追求。這一顯著轉變源于包鋼模擬法人機制的大力推廣和逐級滲透,而棒材廠的模擬法人走出廠門尋出路、找辦法,僅是包鋼模擬法人改革宏圖中的小小一隅。
2014年,包鋼人汲取行業翹楚——新興際華集團“兩制”管理精髓,在草原鋼城引發一場經營發展的巨大革命。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為中心,以成本為主線,市場價格取代內部結算價,外部市場因素與企業內部經營實現全面融合,單位與單位之間、上游工序與下游工序實行市場式“買賣”,市場壓力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企業內部傳遞,即便是身處基層產業一線的普通職工,同樣能夠感受到企業管理“壁壘”打破后襲來的市場海風,模擬市場、模擬法人新機制推動老牌鋼鐵企業內部掀起一波又一波變革的狂潮。
作為包鋼模擬法人機制重要的參與者,公司市場營銷部市場管理處、品牌管理處處長郝志燕同營銷管理處處長馬俊成有著相同感觸,模擬法人運行機制使包鋼經營意識發生了整體變化,各單位正努力實現生產型向經營型的華麗轉身。
模擬法人運行機制踐行之初,以市場價格為依據的定價原則讓慣用內部結算價的生產廠感到難以適應,公司內部模擬市場定價部門也感到“壓力山大”。假設一家軋材廠每月采購10萬噸坯料,內部采購價跟隨市場波動上升10元,一個月就將多支出100萬元;如果采購價格沿市場價格曲線下浮10元,煉鋼廠坯料銷售收入必將降低百萬元。因此,不少“模擬法人”登門,希望公司定價部門給予價格傾斜。面對這種意料之中的情況,市場營銷部堅持定價規則、強化管理服務,幫助“模擬法人”理順思路,主動打破舊思維。同時,市場營銷部每周及時向各廠發送市場訊息,幫助生產廠推開通往外部市場的大門,使生產廠逐漸從找定價部門“軟磨硬泡”,變為主動增強自身消化價格浮動的能力。
“模擬法人運行機制本身不產生效益,但運行這一管理機制產生的效應,卻能從方方面面為企業創造價值。”實踐成果使許多模擬法人產生了共同的領悟。運行不足半年,模擬法人運行機制激發出包鋼各個角落的無窮潛能,干部職工逐步邁入“法人”正軌。以煉鋼廠為例,該廠局域網增設了生產日報和成本日報專欄,每日更新,方便職工了解噸鋼成本核算價格。特設成本小組,配備“廢鋼采購工程師”,勒緊“錢袋子”。近日,煉鋼廠“成本法人”遠赴淮鋼、邢鋼、酒鋼,考察學習幾家鋼廠極高的成本意識和管理方法。
在模擬法人運行機制試練的舞臺上,煉鋼廠并非一枝獨秀。煉鐵廠的“能源法人”因為校正一塊煤氣發生量表的偏差,一年為廠里找回千萬元;軌梁廠實施“日工資”,模擬法人干得越好、收入越可觀;熱電廠實施承包之法,使每名“基層法人”自覺堅持“多快好省”的工作方式;線材廠“設備法人”承擔責任與壓力,主動改造優化備件和操作方法,設備壽命顯著提高……新機制分解指標、落實責任、傳遞壓力、激發動力,使公司各級“法人隊伍”活力四射。
從過去關注產能、質量、成本等生產指標,到如今更加注重市場、價格、銷售區域等營銷領域;從以往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到現在主動適應形勢、提高自身實力,放眼市場、尋找商機,不僅僅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更要生產市場回報率高、綜合盈利能力強的產品,這也恰恰吻合了公司引入模擬法人運行機制的初衷。
【記者感言】
劃小核算單位是模擬法人運行機制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使人人頭上有指標、肩上有責任的有效方法。一番試練令人欣喜,以往企業“大法人”單肩挑起的沉重壓力,漸漸分解轉化為各級“模擬法人”的頭腦和實踐的動力之源。管理思路的轉變、核算單位的細化,使公司基層持續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管理效能,小小核算單位共同發力,不僅實現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預期,更顯露出“1+1﹥2”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