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鋼鐵行業PMI指數來看,10月份為47.5%,較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主要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由升轉降,新訂單指數繼續收縮,新出口訂單指數觸底回升。從最近兩月鋼鐵PMI指數表現來看,市場旺季不旺。但積極因素正在增多,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政策層面或給市場信心帶來提振。加之經過近兩個月的弱勢下跌后,目前鋼價已跌至階段性低谷,而當前成本支撐依然較強,后期走勢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圖1:2012年以來鋼鐵行業PMI指數變化情況
一、生產趨于減緩
10月份,鋼鐵行業生產指數為48.5%,較上月回落4.5個百分點,經歷前兩個月連續上升、并連續三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后,重回收縮區間。與此同時,和生產相關的采購活動也呈現出收縮的趨勢。當月采購量指數回落3.2個百分點至52.7%;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5%,雖回升5.4個百分點,但仍在收縮區間之內。從三個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后期鋼鐵產量趨于回落。
從鋼廠的情況來看,進入10月份以后,隨著出廠價和現貨鋼價的下調,鋼廠盈利降低甚至虧損加劇,生產的積極性有所減弱,粗鋼產量連續下滑。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旬鋼協會員單位粗鋼日均產量171.17萬噸,環比下降2.97%,預估全國日均產量210.68萬噸,環比下降1%,均下滑至8月以來的旬度低點水平。按照往年慣例,四季度將進入鋼廠集中檢修的季節,加上當前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嚴重,當地有可能出臺階段性的限產壓產措施,預計后期國內粗鋼供應壓力有所下降。
圖2:2012年以來鋼鐵行業PMI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變化情況
二、需求不及預期
10月份,鋼鐵行業新訂單指數為46.8%,較上月回落2.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滑,顯示鋼鐵行業在“金九銀十”季節需求不及預期。據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旬重點鋼鐵企業鋼材日均銷量144.27萬噸,環比10月上旬下降8.04%,橫向對比三季度其他月份來看,10月中旬銷量數據為二季度以來最低。
從市場來看,監測數據顯示,農歷8月(9.5-10.4)終端采購量環比上升4.42%,同比下滑24%,總體而言弱于預期,在供應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需求的環比微幅改善難以對鋼價形成支撐。10月中旬以后,市場備貨需求明顯減弱,工地采購多是按需進行;而淡季來臨預期的存在,使得中間商也是以繼續壓縮存貨為主。
從出口來看,10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反彈4.3個百分點至49.2%,但仍處收縮區間,顯示后期我國鋼材出口沖高力度有限,整體或維持相對平穩態勢。
我國鋼材出口在8月份創下近三年來新高后,9月份遭遇了滑鐵盧,總出口量大幅回落。這主要是因歐盟以及新興經濟體出口形勢的不確定性和人民幣的加速升值所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9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92萬噸,較上月減少122萬噸,同比下降4.47%。經過9、10月份國內鋼價的連續下跌之后,國內外價差有所拉大,近期鋼廠出口接單情況略有好轉。但當前國際貿易保護日益加劇,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摩擦事件越來越多,我國鋼鐵產品出口難以出現超預期增長。
圖3:2012年以來鋼鐵行業PMI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變化情況
三、庫存壓力或減
10月鋼鐵行業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5%,較上月回落3.1個百分點,跌落至收縮區間之內。該指數的變化預示著,在環保治理壓力下,鋼廠減產、檢修增多,后期庫存量仍有下降空間。另外,從社會庫存來看,截止到10月25日,螺紋鋼、線材、熱軋、冷軋、中厚板等五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總量為1424.89萬噸,較上周下降29.58萬噸,連續三周下降,創今年春節以來的最低水平。
圖4:2012年以來鋼鐵行業PMI產成品庫存指數變化情況
四、成本支撐猶在
10月份,鋼鐵行業購進價格指數延續了上個月的跌勢,回落2.0個百分點至53.5%,該指數連續兩個月回落,但仍處擴張區間,顯示當前原材料價格依然處在高位,對鋼價的支撐作用依然較為明顯。
從原料市場表現來看,10月份進口鐵礦石先漲后跌,較上個月末每噸下跌0.25美元,國產礦則略有10元/噸的上漲,焦炭、廢鋼價格基本保持穩定,鋼坯價格繼續下跌40元/噸。澳大利亞三大礦山今年3季度的鐵礦石產量均達到創紀錄的水平,4季度產量還將在高位運行。在鐵礦石市場供應充足的背景下,進口礦價出現回落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雖然多數鋼廠表示將淡化冬儲,但庫存不高的事實無法回避,后期仍有補庫需要,鋼廠缺乏壓價籌碼,進口礦價下跌空間不大。而近日山西焦化企業聯盟召開會議,提議會員單位焦化企業11月份焦炭價格上調30元/噸左右,后期焦炭價格將小幅上漲。從當前的鋼價與成本對比來看,多數鋼鐵企業已處于虧損狀況,成本對鋼價支撐有所趨強。
圖5:2012年以來鋼鐵行業PMI購進價格指數變化情況
五、價格延續弱勢
繼金九慘淡收場之后,銀十的鋼市也乏善可陳,再次陰跌走低。10月銷售時間減少、需求釋放不及預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都牽制著國內鋼市運行。截至10月31日,鋼材指數收在359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10元/噸,而較8月中旬的本輪反彈高點則已經下跌110元/噸。
六、資金緊張局面未見緩解
整個10月,央行累計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404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半年的資金凈投放。10月份市場資金利率先降后升,據西本新干線監測,10月31日滬大額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為5.53‰,較9月底下降6.11%。9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870億元,遠高于此前市場預期。而截至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較8月末增加1263.62億元,連續第二個月增加,表明資本加速流入中國,貨幣信貸擴張壓力仍較大。17日、22日及時24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傳遞出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不排除后續央行重啟正回購操作,向市場抽走流動性的可能性。而就鋼材市場來看,近期市場再度傳出部分民營鋼企、鋼貿商跑路的消息,反映出整個鋼材市場資金面仍沒有任何的好轉跡象,資金緊張或仍將貫穿整個四季度。
從當前市場的情況來看,經過近兩個月的連續下跌之后,國內鋼價已處于底部區域,部分鋼材品種價格處于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受制于虧損以及環保壓力,10月份鋼廠減產、檢修有所增多,市場供應壓力有望放緩。同時,國內宏觀經濟繼續向好發展,高層強調要加快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釋放改革政策紅利等,后期鋼材需求仍有望保持增長。不過,11月全國市場將轉入傳統消費淡季,北材南下資源的增多將加大南方市場供應壓力,臨近年末國內鋼市資金緊張的局面很可能會出現加劇,對鋼價后期走勢也將形成壓制。
首先,中國經濟總體企穩向好。
10月份制造業PMI升至51.4%,已是連續4個月回升。整體環境溫和改善的情況下,10月PMI的表現,或意味著繼我國經濟二季度觸底、三季度反彈之后,四季度增長復蘇正得到鞏固,這一勢頭很有可能持續到未來幾個月,為加速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利條件。
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9日開始進行,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給出了“383”改革方案,提出了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和創新企業體制等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將在土地、財稅、金融等8個領域實行全方位的改革。目前,國務院取消了公司注冊的最低資本限制,實行認繳資本制度,這進一步釋放“存量”資本,極大激發了民間創業活力。眾多制度上的機構化深度改革,經濟發展將進一步獲得廣闊空間。
其次,環保治理政策有望逐步落實。近日鋼鐵產業鏈的環保治理和淘汰落后產能備受關注。目前我國的“霧霾”現象日益嚴重,逼迫政府將采取更加嚴格的環境治理措施,年底是各類重要會議召開的集中期,不排除污染嚴重的京津翼及其周邊省市采取強制關停排污不合格鋼廠等生產設施。近期,環保部門表示將對華北地區進行環保專項檢查,各地政府也密集出臺相關細則。而河北高層要求拒絕一切理由淘汰鋼鐵產能,唐山、邯鄲、石家莊分別承擔削減4000萬噸、1204萬噸和482萬噸產能的任務,其余零頭分給了多個市縣。到年底,環保會愈來愈嚴,將對鋼材供應帶來影響。
綜合以上情況分析,進入11月份后,鋼市將迎來季節性需求淡季,后期國內鋼市將顯現“供需弱勢平衡,價格低位波動”的格局。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利多因素正在顯現,環保治理政策的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全國改革方案的政策預期,均將增添國內市場信心,后期走勢有望逐步企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