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上市后的低迷后,大連商品交易所[微博](以下簡稱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于11月1日收獲2.06%的漲幅,這似乎宣告了鐵礦石期貨將開始反擊。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10月18日上市以來,中國版鐵礦石期貨表現一度低迷,國際三大礦山也均未明確是否參與。
事實上,由于有對全球鐵礦石貨源70%以上的絕對把控,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三大礦山是否參與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受到市場的關注。就目前來看,出于對礦石交易流動性的謹慎考慮,業內對于三大礦山參與中國鐵礦石期貨的期許或將落空。
上周五,力拓首席執行官“無意參與鐵礦石期貨或衍生品”的表態,似乎也向尚在襁褓的中國鐵礦石期貨,潑了一瓢冷水。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中國鐵礦石期貨,此前淡水河谷已率先表態觀望,而這也預示著各方對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將日趨激烈。
三大礦山謹慎觀望
自2009年國家鐵礦石交易的長協機制破裂后,鐵礦石“定價權”之爭便一直不絕于耳,更有業界提出“中國鋼企就是在為三大礦打工”之說。
到目前,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已交易10余日,而對于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因少了三大礦山的參與,其前景仍不明晰。
11月1日,礦業巨頭力拓首席執行官山姆?威爾士在北京對媒體表示,力拓無意參與鐵礦石期貨或衍生品交易。
多位業內人士則向記者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鐵礦石今年的進口量預計超過7.5億噸。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對于三大礦山是否參與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問題,國內市場給予了高度關注。
就目前來看,出于對礦石交易流動性的考慮,業內對于三大礦山參與中國鐵礦石期貨的期許或將落空。
10月下旬,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穆禮表示,公司期望看到市場透明度增加,但謹慎觀望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此外,必和必拓鐵礦石市場部總經理池勝寶雖表示,中國鐵礦石期貨的成功上市具有里程碑意義,但并未明確其是否參加中國鐵礦石期貨交易。
在就任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之前,山姆?威爾士長期任職于力拓的鐵礦石部門,對鐵礦石市場深有洞悉。在他看來,“我們注意到現在有各種各樣的鐵礦石價格指數,但我擔心可能會有一種流動性不足。”
不過,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與此前新加坡、印度上線的交易不同,中國版鐵礦石期貨依托于現貨交易。“作為礦山巨頭,力拓及淡水河谷的表態,更像是對中國剛開始的鐵礦石期貨,潑了一瓢冷水。”
值得注意的是,北礦所于2012年推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包括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國際礦商,均已加入平臺參與交易。在去年成立后的7個月里,該平臺鐵礦石成交總量為700萬噸。但相對于現貨交易平臺,國際礦商更傾向于通過直銷與招標的方式實現鐵礦石銷售。
定價權爭奪日趨激烈
在上述業內資深人士看來,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上線,與此前北礦所表現不佳亦有一定關系。而從前景來看,鐵礦石期貨的前景向好。
上周五(11月1日),在低迷數日后,鐵礦石期貨完成2.06%的漲幅,當日上午漲幅一度超過3%。不過,對于鐵礦石期貨的前景,外界卻有所顧慮。
10月18日上市首日,該品種成交額達到330.34億元,交易量為33.87萬手,按每手100噸計算,首日交易量為3387萬噸,這一數字接近中國鐵礦石月度進口量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期貨的基準交割品設定為鐵品位為62%的粉礦,因國產的粉礦品位低,交割的品種絕大部分仍依賴于進口。
事實上,中國主管部門亦希望通過加大鐵礦石進出口管理開放,放寬外資在華限制,促進更加多元化、靈活的價格機制的形成,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全球鐵礦石市場的地位。
今年7月1日起,中國對鐵礦石自動進口許可證實行網上申領。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已累計發放鐵礦石進口許可證83176.70萬噸,金額1041.55億美元,平均價格125.22美元/噸;累計清關54880.34萬噸;平均海運費價格15.46美元/噸。
分析師認為,當前我國鐵礦石進口逐漸呈現多元化,從長期來看,三大礦山對定價權的把持將會削弱。
“從供需層面上,我國鐵礦石期貨交割品種仍依賴于進口,所以依然擺脫不了三大礦山的壟斷。”分析師曾向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經歷此前的礦業超級周期之后,全球鐵礦石生產商正加緊實施擴張計劃,力圖通過自身產量的增長來彌補利潤下滑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受中國進口鐵礦石剛性需求刺激,必和必拓、力拓、FMG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均顯示為創下季度新高。
上述資深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因中國版鐵礦石期貨誕生不久,短期來看,占據鐵礦石絕大多數產量的三大礦山,仍將把持鐵礦石交易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