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轉型,百日會戰”行動學習項目點燃了山鋼集團張鋼5個課題團隊的激情與智慧,團隊群策群力,剖析捕捉“出血點”,對癥下藥,迅速打響了措施落地之役。
煉鐵成本占據著張鋼降本增效的首要關隘。煉鐵廠緊扣“優化爐料結構,降低生鐵成本”課題,優化采購過程,拓寬采購渠道;優化用料結構、熔劑結構,完善用料模型;合理使用經濟鐵料,提高二級焦使用比例;改進循環物料配加使用工藝;提高操作水平,降低生鐵中Si的含量,實現高爐“高風溫、高富氧、大噴量”。該課題組組長袁輝敏說:“煉鐵廠將堅決落地行動學習制定的措施,力爭在三個半月內使生鐵成本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大家共同制定的方案,實踐起來更有積極性、可行性。煉鋼廠已制定學習交流制度,建立起QQ群、微信群,及時研討解決操作難題。”煉鋼廠課題組組長雷巖巖說。目前煉鋼廠正著手修訂《轉爐標準化操作文件》《精煉爐標準化操作文件》,研討《到精煉成分、溫度達標率管理考核辦法》;細化生產前各項設備確認、聯動試車、物料檢查標準,準確、及時傳遞鐵水溫度、成分、重量等信息;完善鋼包異常、煤氣壓力異常的應急預案;設定擋渣車使用及維護措施,著手改造鋼包烘烤器等。
提高成材率是降低成本的制勝法門。軋鋼廠在提高φ12四切分成材率上下苦功夫。“針對課題我們展開了復訓,圍繞提高操作水平、減少設備故障和技術改造開展工作。第一階段攻關目標是提高成材率0.5%。”該課題組組長朱大可說。軋鋼廠啟用新一輪“傳、幫、帶”培訓,在3#臺操作崗評選出優秀主操工,指導解決拉鋼造成的負差波動;細化精軋過程把關,精準控制料型,減少試軋廢材;為設備“量體裁衣”,制作減定徑機組專用過渡輥道,調整裙板、矯直板間隙,定量更換剪刃;探索使用碳化鎢軋輥、高剛度精軋機,改進活套出口過橋形式、冷卻水質及供水系統,為高成材率暢通全程。
為提升發電效率,熱電廠確立“降低汽輪機汽耗率”課題。從制度入手,完善考核制度;強化設備維護,定期清理凝汽器、鍋爐灰塵;嚴密工藝操作規程,探索行之有效的參數調整方案,并實行主操手負責制,確保運行參數落實到人;鼓勵操作經驗豐富的職工進行經驗分享和崗位培訓,鍋爐、汽機運行人員互換體會操作過程。
動力廠盯緊運營成本,圍繞“降低棒線濁環水系統耗電量”課題,修訂《崗位溝通制度》《會議制度》,督促崗位間溝通,杜絕設備空轉。巧改設備助指標提升,實時觀測水壓、水量變化;在低壓濁環水系統安裝變頻供水裝置,實現高、中、低壓分開供水;更換棒線化學除油器填料,提高濁環水質質量及供水量,降低電機電耗。7月22日,動力廠課題組成員在棒線生產現場開展了第二輪“群策群力”,進一步深挖問題,細化措施。百年基業管理咨詢公司高級顧問焦坤在審定團隊“作業”時評價:“動力火車團隊現場考察調研并解決問題的方式值得大家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