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稱"中信泰富"的中信股份于本月稍早完成收購母公司中信集團大部份資產的交易,但上半年的業績仍是基于合并前的賬目。至6月底止半年,公司的凈利為20.05億港元,去年同期為44.63億港元,因去年業績包括出只中信國際電訊權益予中信集團而錄得的一次性收益。若撇除這因素,去年同期溢利為20.46億港元。
董事會建議派發中期息每股0.015港元,去年同期派0.1港元。中信股份主席常振明在業績報告中稱,因上半年的股息只能從中信泰富的盈利中派出,而非出自擴大后的中信股份,故決定每股派0.015港元。明年初公布的2014年全年業績將會包括收購業務帶來的盈利,屆時董事會將全盤考慮末期派息金額。
中信泰富原來業務專注于特鋼、鐵礦及內地房地產,公司于4月提出收購中國中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并以最終轉讓對價2,269.96億元人民幣收購,開創央企借殼香港子公司實現整體上市先河。這并使得公司的股本規模一下子擴大四倍,業務范圍也擴大至金融、資源能源、制造業、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工程承包等。
董事長常振明表示,"新中信"為股東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和很難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非上市資產。除了提高現有業務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外,公司也將通過資產兼并和剝離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的多元化業務模式可有效降低風險。在某業務出現低谷時,其他業務則可能保持穩健甚至擴大。"他稱。
不過,常振明亦提到將中國中信及中信泰富兩家公司整合,是一項艱巨任務。
"雖然兩家公司同屬中信,但不可低估我們面臨的挑戰,包括中港兩地不同文化和管理風格上的差異等。"他指出,整合是一項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因此會需要一段時間。
對于公司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將包括盡可能統一集團內所有公司的企業管治架構;對某些重疊的業務,會探索尋求最佳的方式進行整理,但不會急于求成。
此外,常振明并表示,目標讓中信股份成為最早公布業績的公司之一。
公布業績前,中信股份早盤收高0.68%,報14.82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