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國,據《圣保羅頁報》報道,上周二(8月26日),中國市場鐵礦石現貨價創兩年來新低。作為市場參考價格的62%含量鐵礦石價格下跌0.3%,至每噸88.9美元。
全球鐵礦石市場持續的“供強需弱”,已使礦價跌至5年來的最低點,目前還看不出有反彈的跡象。而鐵礦石消費大戶中國的鋼市又是出貨不暢,貿易商只能“以價換量”,鋼價跌幅擴大。
供需不平衡跌勢難止
根據7月進口統計數據,中國鐵礦石進口保持穩定。目前,中國的鐵礦石消費量約為世界海運鐵礦石的三分之二。不過,在中國市場上,雖然來自全球的鐵礦石供應充足,但不斷增加的供給卻導致需求相對不足和價格下滑。
根據中鋼協的最新數據,上半年,國內鋼鐵工業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了7%以上,是全國19大行業56個子行業中投資降幅最大的行業,鋼鐵行業無序擴張的態勢得到緩解。但是直接的現實是,8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仍然旬環比出現了上升,鋼材供應居高不下,而市場成交低迷,鋼價繼續弱勢運行成為必然。
由于供求不平衡,中國市場鐵礦石價格暴跌。據統計,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經下降了35%。今年6月,鐵礦石價格一度跌破每噸90美元。雖然在隨后一個月,中國的煉鋼廠開始積累庫存,鐵礦石價格恢復至每噸98美元,生產成本較高的礦企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但此后,中國補充庫存的速度放緩,使價格又一次下滑,跌至201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國內的鐵礦石市場來說,“高供應、高進口、低需求、低價格”的兩高兩低將成為礦石的“新常態”,價格下跌將會持續。
國際礦企增產決心未受影響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鋼材消費下降已成定局,使得鐵礦石價格受到抑制,然而,這并未影響全球鐵礦石巨頭增產的決心。澳新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鐵礦石價格已接近5年來最低水平,澳大利亞大型礦企的平均成本已約為每噸40美元至50美元,但鐵礦石巨頭仍在繼續增產。
近日,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執行官麥肯齊表示,鐵礦石價格不太可能回升到每公噸100美元以上的價位,但該公司正準備在比預期更大規模的西澳礦場擴張中額外投入32.5億美元來提升鐵礦石產量。
此外,目前,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每年對中國市場出口1.5億噸鐵礦石,并計劃在2018年實現倍增。該公司相信,其低成本生產模式將戰勝包括中國本土礦業企業在內的高成本競爭對手。
綜合統計顯示,2014年,四大礦山有望實現增產1.1億噸左右,較全球20億噸的礦石產量增長5.5%左右。
“從客觀供應面來看,必和必拓、力拓等礦企提高產量,推動海運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鐵礦石價格在上半年已下跌33%。”分析師對此表示。
分析指出,在四大礦山巨頭大幅增產的背景下,今年,礦石市場從之前的緊平衡變成供過于求,鋼鐵產業鏈的話語權向鋼廠一方轉移,市場也徹底轉為買方市場。
港口庫存高企市場承壓
最新統計顯示,全國41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為11080萬噸。
近期,海運市場報復性反彈主要是來自后期礦山發貨量增加的預期,說明礦山在價格難以維持的情況下,只能以量換取利潤。另外,目前,港口尚存有大量前期高價的“僵尸礦”,一旦遇到反彈將出現拋壓,反過來又會對礦石市場形成壓制。
分析人士指出,因大量的廉價礦石和海運供應將取代中國國內礦石和航運業的市場份額,從而推動價格走低,鐵礦石價格下跌將會持續。此外,由于鋼廠對原料的需求放緩,在四大礦山大幅增產的背景下,國內礦卻遲遲無法有效“擠出”,令礦石市場供需關系進一步惡化,從而導致這輪礦價創出新低。短期來看,目前,鋼廠方面采購依然謹慎,礦石市場仍將向下尋底。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認為,如果鐵礦石價格繼續下跌,小型鐵礦石生產商有可能被擠出市場,但這又有可能促使供應減少而使價格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