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鐵礦石價格創五年來新低
鐵礦石自今年初以來,開始了持續八個月的下降期,國內的期貨現貨紛紛中招,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這種跌勢仍未終止。
以9月3日國內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1501合約為例,該合約再次創上市以來新低,跌至603元/噸。此合約自今年初上市以來,累計跌幅達29%。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國內的鐵礦石現貨跌幅甚至超過30%:9月3日,遼寧66%粉礦報710元/噸;青島港61.5%PB粉礦報595元/噸。與此同時,國際的鐵礦石指數甚至創下近五年來新低,上周普氏62%鐵礦石指數跌破88美元/噸,一個月內下跌近10美元,創下2009年10月以來新低,而在2011年2月曾達191.9美元/噸的峰值。
在分析師看來,近期鐵礦石價格的下跌是擠泡沫的過程。“現在國際鐵礦石價格大約在90美元/噸,2011年的價格最高,達191美元/噸。雖然從表面上看,鐵礦石的價格跌得很慘,但是與國外大礦商的成本價相比,目前的價格仍然較高。”分析師說道。
據悉,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企業開采鐵礦石的成本價只有20-40美元/噸,就算是按40美元/噸的成本價計算,這些鐵礦石生產商仍有100%以上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下游的鋼鐵行業因為產能過剩也面臨巨大危機。據西本新干線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3220元/噸急速下跌至3000元/噸,環比跌幅6.52%,同比跌幅達17.31%,不僅是2013年5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也創下2004年5月以來的價格新低。
原因:下跌主因在于需求不足
為何鐵礦石價格會在今年以來急劇下降?有分析人士表示,鐵礦石價格下跌主要是國內鐵礦石需求放緩以及下游鋼鐵市場表現不佳所致。申銀萬國期貨的研究報告分析認為,與礦山的高利潤相比,近兩年國內鋼鐵企業利潤微薄,甚至虧損,雖然維持著高產量,但是由于資金問題,原材料庫存有所降低,使得鋼材的跌價能夠較快速地傳導到上游,導致鐵礦石價格易漲難跌的局面改變。
分析師認為,鐵礦石價格近期下跌得如此之快主要原因在于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國際大礦企提高了產量,推動海運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在全球需求端(經濟增速)沒有恢復到較高速之際,增加供應無疑會對價格產生壓制作用。
申銀萬國期貨研報顯示,2014年上半年,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FMG四大國際礦商合計的鐵礦石產量為4.69億噸,同比增長12.9%,進而推動全球鐵礦石供給大增。同期,我國進口鐵礦石4.57億噸,同比增長19.1%,即使國內礦山加大減產力度,也難以緩解鐵礦石供求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受國內過剩產業去桿杠政策的影響,銀行也收緊了對鐵礦石以及鋼鐵貿易商的信貸政策。據悉,部分貿易商受到資金緊張的限制,正積極出貨,有商家在低價拋售,也導致8月價格跌幅加大。
影響:中小礦商苦不堪言
鐵礦石價格的下降,也使得大小礦商之間的洗牌更加嚴重。與大型礦商賺得盆滿缽滿不同的是,大多中小礦商只能選擇關門歇業。
據澳大利亞巨頭力拓公司本月公布的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56%至44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上其他三大礦商凈利潤均大幅增長。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中小鐵礦商卻面臨鐵礦關閉的風險。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在中國,隨著生產成本不斷高企,國內平均每天都有一座鐵礦關閉。在伊朗,如今港口庫存堆積如山,小型私有礦山也紛紛停產甚至關閉。
那么,同樣是價格下跌,為何全球四大礦商能收獲更多利潤,而中小礦商則走向了死亡之路?
“事實上,全球的四大礦商基本壟斷了鐵礦石市場,由于全球鐵礦石市場需求不濟,它們無法抵抗市場的力量而無端抬高價格,小幅降價對四大礦商利潤率影響并不高,而且它們同時還在剝離利潤份額較小的商品部門,但是價格的回落對全球中小礦商影響巨大。”分析師解釋道。
其實,國際四大礦商與中小礦商面臨分化的最根本原因還在于成本的差距。目前,國外的大型礦商鐵礦石開采成本價可以達到20-40美元/噸,但是國內礦商的成本價與目前的市場價基本相當,開采鐵礦石的成本在80-120美元/噸。
據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4000余家國內礦山企業中,成本低于100美元/噸的占65%,在100-120美元/噸之間的占15%,其他則高于120美元/噸。
分析師表示,國外大型礦商的鐵礦是露天的,品質好,大多可直接入爐冶煉,而國內很多礦含殘渣較多,貧鐵礦石占全國儲量90%以上,須經選礦富集后才能使用,且大多不是露天的,需深層挖掘。從先天條件上看,必然比不過國外大型礦商。
當然,除了先天因素導致國內礦商開采成本居高不下外,技術、管理以及稅費也成為了礦商們不可忽視的成本。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表示,鐵礦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癥結在于高昂的資源稅費。據悉,目前國內鐵礦山平均要交12種稅和13種費,平均銷售稅費負擔率為25%左右。這一標準不僅遠高于澳大利亞、巴西4%-5%的鐵礦山稅費負擔率,也高于國內工業企業6%的平均水平。
另外,目前國內的宏觀政策相比2011年有了質的轉變,從以前的大力發展鋼鐵行業到目前的“去投資化”,這樣的轉變小生產商更是折騰不起。
出路:對外勘探優質礦產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還處于全球鐵礦石供應過剩的早期階段,或許價格會有階段性回補的需要,但長期還是較為疲軟。
里昂證券Ian Roper在本周一發布的報告稱,隨著澳大利亞和巴西低成本鐵礦石不斷增加導致全球供應過剩局面惡化,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放緩抑制需求增長,明年下半年鐵礦石將跌到75美元/噸。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王永良則認為,目前礦石承壓下行趨勢,鋼廠礦石采購價偏低,做空資金打壓力度仍較大,盤面承壓格局下或延續弱勢調整行情。
那么,對于還存留的國內礦商而言,到底應該如何走出低谷?
分析師表示,國內現在需要的不是普通的鋼鐵,而是特種鋼,特種鋼需要最優質的鐵礦石,國內又稀缺這種鐵礦石,因此只能從澳洲、巴西和印度這樣有最好品質礦產的國家進口。在他看來,對于國內礦商而言,如果不想一味地被國外大礦商牽著鼻子走,國內的企業就得“走出去”,通過勘探品質優良的礦產,并且與該國當地政府建立好關系,那樣才能可持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