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鋼軋鋼廠緊緊圍繞降成本工作,從細微處做起,通過“微創新”、“微調整”、“微改造”,實現對全流程的覆蓋,“淘寶”戰果不斷涌現。
“微調整”提質增效。“鈴……鈴……鈴!”隨著出鋼信號的拉響,一根根火紅的鋼坯緩緩喂入軋機,經過粗軋、中軋、精軋,送入冷床。作為公司高端產品的“孵化器”,軋鋼廠棒線圍繞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效能力,創新成果層出不斷。為消除線差不均勻帶來短尺“頑疾”,技術人員對4#、5#活套進行微調“手術”,調整活套輥行程和自由輥高度,改善軋制過程中的張力,穩定了產品負差率,避免了亂床,成材率提高0.5%,線差的穩定性和短尺得到明顯改善。該創新已成功在生產中應用,年可創效700萬元。
“微創新”節能降耗。“我們要自我加壓,通過力所能及的小創造,花最少的錢將事情辦好,使成本消耗降下來!”這是日前軋鋼高線生產準備作業中心騰聿慶在班前會上講到。為進一步降低成本消耗,該作業中心對他們最親密的“伙伴”軋機,進行了全身“體檢”。通過細致診斷和研究,對原機架銅螺母制動銷打齒,導致堆鋼和質量不穩定“癥結”有了新的思考。對該機架銅螺母制動銷嚙合方式進行創新改造,變為紋釘連接,增加穩定度,實現機架銅螺母循環使用,同時,該項目可提高裝配軋機效率20%。
“微改造”變廢為寶。“能修堅決不舍棄”。在高線維修作業中心,筆者看到一名維修人員正在“縫補”加熱爐出爐輥道,讓它們再次煥發新生命。像利用廢舊、淘汰備品備件在“他”處逢生的“案例”并不鮮見。該作業中心經理彭春明說:“淘汰的備品備件我們舍不得扔,通過改造,還原以前應有的功效重新'上線’,既省了錢,同時還使廢物得到利用,一舉多得!”今年1—9月份,軋鋼廠共修舊利廢537臺(套),經濟價值47.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