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10月西部不少省份工業增速下降。其中新疆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9%,大大低于9月的10.4%。廣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7.5%,比9月份的6.9%有增加,但比起8月份的11%增速,則有著顯著下降,另外云南、甘肅、青海10月份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分別是6.5%、8.3%、4.8%,保持低位。
同時,也有一些省份繼續保持高位,如重慶、貴州和陜西,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2.9%、10.2%、10%,保持高位。
為什么西部工業出現這么大的分化?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戒驕對此認為,這與各地的工業發展模式不同有關。
“陜西、重慶屬于現代制造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而有些省份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產業為主,遭遇煤炭、石油價格下跌,經濟受影響很大,需要盡快轉型。”他說。
西部工業分化加劇
10月西部各省份的工業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情形。
其中重慶10月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為12.9%,比上個月的10.6%有著明顯加快;貴州、陜西10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0.2%、10%,相比9月的11%、11.7%,仍保持高位。
但是,也有很多省份工業增速大幅放慢。
10月新疆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9%,比上月的10.4%降幅較大。 青海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4.8%,比上月的3.9%,8月的1.8%有好轉,但是相比7月9.1%增速,6月的11.6%增速,顯示出工業整體放慢的態勢。
廣西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7.5%,盡管高于9月的6.9%,但是相比8月的11%,以及之前多月的兩位數增速,則顯示該地的工業正在步入新的低速時期。
貴州與云南相連,陜西與新疆都是資源型省份,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認為,各地盡管距離很近,但產業結構完全不一樣。
“新疆、青海大部分產業都屬于能源基礎性產業,所以經濟一下滑,對于能源型產業的影響比較大,而陜西、重慶是以制造業為主的,相比來說所受到的影響小。”他說。
資源型產業需轉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西部有些地方工業不受大環境影響,主要是其發展了不少高附加值產業。
比如重慶發展快,主要是筆記本等產業發展良好。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939.51億元,增長23.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4%,企業產銷率達到97.6%。
前三季度,重慶共生產微型計算機4585.16萬臺,同比增長15.5%,其中筆記本4512.49萬臺,增長16.6%;汽車187.15萬輛,增長24.3%,其中轎車82.64萬輛,增長17.1%;水泥4701.88萬噸,增長10.5%;鋁材90.63萬噸,增長15.3%。
而新疆、廣西的重工業受影響較大,一些產業減產嚴重,比如廣西今年10月鋼材產量為294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306萬噸;10月水泥產量為1019萬噸,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072萬噸。其生鐵、平板玻璃、有色金屬也是同比負增長。
根據了解,新疆10月鋼鐵、生鐵、有色仍在快速增長,但是水泥產量是負增長。10月該地水泥產量為508.6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528萬噸。
有專家指出,目前新疆鋼鐵產能過剩,需求只有1000萬噸,而產能則有2000萬噸。
新疆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處處長袁學海認為,新疆已經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新疆的棉花、石油、煤炭等資源豐富,希望就地發展棉紡織業、服裝加工業,但是原產地與銷售地之間的距離較遠,運輸成本高。
他還表示,有些濃縮型的飲料可從新疆運輸到沿海再加工,“但如果單純運輸飲料,則沒有成本優勢。”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據了解,目前全國建筑鋼材每噸2500元左右,但是如果從新疆運輸到上海,光運輸成本每噸就達數百元。
目前云南、廣西等地都開始尋找新的產業,來代替原先的資源能源產業。
如廣西防城港的鋼鐵項目。 該項目占地幾十平方公里,計劃投資600多億,年產鋼鐵1000多萬噸。不過由于距離該市幾百公里之外的廣東湛江的1000萬噸鋼鐵項目明年將投產,由武鋼投資的防城港鋼鐵項目必要性進一步下降。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許中波認為,像廣西防城港鋼鐵項目,以后可以轉為做石化。
廣西社科院工業所所長姚華指出,廣西近年來從珠三角吸引到了一些電子產業,發展不錯,這是一個新的趨勢。廣西原先的資源和原材料產業,面臨延長產業鏈的問題。“這些行業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加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