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鋼鐵專家、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11月29日公開表示,國內鋼鐵業的困境主要是金融系統不支持,金融業的高利潤是建立在榨取實際經濟的利潤基礎之上的,是沒有意義的。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今天上午在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表示,雖然自身也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但是鋼鐵行業當前的困境主要是金融部門的不支持造成的,金融業沒有創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客觀環境。
“今天來開會之前,接到很多鋼鐵企業的電話,他們還呼吁解決鋼鐵企業的資金問題”,李新創表示,國內金融業的銷售利潤率達到百分之二十幾,而一般制造業的利潤率之百分之五,鋼鐵業更是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但是金融業的利潤高是沒有意義的,是建立在榨取實體經濟利潤的基礎之上的,也可以說是壟斷造成的。
根據中鋼協數據,今年前三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的累積虧損面為25%,已經同比下降6.82個百分點,虧損額80.86億元同比下降29.58%,但是銷售利潤率為0.71%,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盡管各方面多次否認銀行對鋼鐵業停貸,但是隨著產能過剩、全行業虧損等局面的加劇,國內鋼鐵企業近兩年遭遇越來越嚴格的銀行貸款政策,尤其是圍繞鋼貿商群體爆發債務之后,鋼鐵企業更不受銀行業待見。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董寶青今天在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對此問題表示,銀行對鋼鐵的重新支持主要是風控問題解決不了,早前因為失血太多,現在需要補血,就必須再造輸血系統,找到新的風險控制方法。
不過,鋼鐵企業也在想辦法突破資金困境。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日前透露,今年以來鋼鐵企業加大了資金來源調整的力度,通過直接發債等方式減輕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截至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長期借款為9830億元,短期借款為3590億元,累計1400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