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橫遭腰斬,部分鋼鐵企業效益同比出現提升,但由于下游用鋼行業增速趨緩,與鋼鐵產能矛盾突出,鋼價也在下滑,加上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行業整體依然處于微利狀態,鋼鐵企業苦日子遠未到頭,明年鋼鐵主業仍難言樂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將此歸納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新常態,體現在“三低一高”:低增長—生產消費量在峰值平臺波動發展;低效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經營困難長期存在;低價格—鋼價總體處于絕對低位;高壓力——環保治理保持高壓態勢,金融環境不利于鋼鐵產業。
近年來,中國鋼鐵產能陷入越限越多怪圈。隨著第三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名單出爐,工信部歷時三年分三批公告了305家規范企業名單,使的多年來“潛伏”鋼鐵產能露出水面。僅305家規范企業的產能就超過了11億噸,另外還有200多家企業沒有統計進去,整體算下來,即便有很多企業會少報,鋼鐵產能超過12億噸沒有任何懸念,李新創透露。
然而如此大的產能釋放遭遇需求低增長,供需矛盾格外突出,產能實際利用率不到70%。“今年建筑、機械、汽車等下游行業發展增速放緩,鋼材消費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增幅明顯下降。”李新創表示。冶金工業規劃院的預測,2014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7.1億噸,同比增長2.45%;粗鋼產量為8.2億噸,同比增長5.26%。到2015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其中鋼材需求量為7.2億噸,同比增長1.41%;粗鋼產量為8.34億噸,同比增長1.71%。
嚴重的供需矛盾帶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多體現在價格的競爭上,造成了鋼價總體處于絕對低位,也造成了鋼企企業效益低下。
近1年以來,國家鐵礦石價格大幅走低,普氏鐵礦石指數從1年前的140美元/噸附近跌至70美元/噸以下,跌幅略超50%。由于鐵礦石價格在今年出現大幅下跌,國內鋼鐵企業的效益有所提升,但由于鋼價也在下滑,行業整體依然處于微利狀態。李新創表示,今年1到10月份,每噸鋼材價格同比下降了335塊錢,明年的鋼價依然會保持低位波動,想要大幅上漲很困難。
除了鋼鐵產能過剩埋下的苦果,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之一、以及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未來鋼鐵行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資金形勢以及環保壓力。
“資金鏈和環保是鋼鐵企業面臨的兩把刀。”李新創表示,目前國內鋼企的負債率較高,已經接近70%的水平,部分企業的負債率甚至超過這一數值。行業內效率較好的鋼企,負債率則相對較低。
“中鋼協成員負債3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約1.3萬億元,其余都是不可思議的高息貸款。”李新創指出,國內鋼企融資成本過高,資金鏈已經成為最大的風險。
此外,即將實施的新環保法,也對鋼企環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指出,新環保法的主旨是堅持經濟發展要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在環境污染防控上做出了更加具體而嚴格的規定,若新環保法嚴格執行,國內多數鋼企將很難過關。
據悉,2013年國家環保部對華北地區298家鋼鐵企業全面排查,有70%以上的企業存在超標排污。
鋼協副會長劉振江透露,粗算來,除礦山外,鋼鐵生產全流程全系統的污染治理技改工程投資:包括燒結煙氣全面凈化,高爐系統全面達標,煉鋼系統全面升級,焦化系統全面達標,軋鋼系統完善,總計需要500億元以上。
根據冶金規劃研究院的統計,國內鋼企的噸鋼環保成本在幾十元到百余元不等,造成企業間的不公平。“新的環保要求是史上最嚴的,鋼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關鍵還是是否投入,監管是否已到位。”李新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