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7時50分,武鋼八高爐休風停爐,進入年修時間。這是八高爐自2009年8月投產以來的第一次年修。八高爐連續五年未實施年修,開創了國內特大型高爐無年修時間最長紀錄,僅檢修費用一項就節省超過7500萬元。
高爐生產具有高壓、高溫、高負荷、高冶煉強度,長期連續作業的特征,設備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故障。特大型高爐一般每年都要安排一次五天左右的年修。檢修期間高爐停產,檢修費用高昂。
煉鐵廠創新設備管理,推行基于設備狀態評價的全員參與的設備(預知)狀態檢修模式。在提高編制檢修計劃的科學性、經濟性,提高設備檢修質量,加強備品備件質量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利用設備計劃檢修機會,對存在的設備缺陷進行改良性維修,解決造成工藝休風次數多的影響因素。如改進風口、風管質量;爐身漏點逢修必治;加強冷卻壁破損攻關,熱風管系隱患治理等,以高質量的日常點檢維護和高效率的檢修模型,保證在線設備的正常運行,減少了高爐工藝休風時間。八高爐投產以來,安全運行65個月,平均高爐休風率僅1.3%。每月平均檢修0.37次,最長檢修間隔為5個月,最短檢修時間為3.67小時。
該廠創新“3+2”人工點檢模式,在現有的生產車間崗位點檢、維護單位維護點檢、設備部專業點檢的三級點檢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維護單位組織的綜合點檢、設備部組織的聯合點檢模式,即“3+2”人工點檢模式。制定“全覆蓋”、“不重復”、“分層管”的點檢標準,覆蓋到所有設備,及時掌控設備狀態。
該廠優化在線設備監測手段,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進行設備狀態在線評價。在EAM設備信息化平臺中,對八高爐設備資料、檔案和點檢運行情況及時更新,如實記錄設備的詳細參數、維修記錄,全天候動態掌握高爐設備運行狀態。還在八高爐建立起以巡檢記錄和設備狀況為基礎的預知檢修計劃。根據輕重緩急分類,擬訂具體檢修時間計劃,不再定周期檢修。每周,根據設備的狀態評價編制《周檢修計劃》,將可以停機檢修檢查的A、B類設備安排日常檢修;每月,針對結構不太復雜、檢修時間短、設備價值較高、無備件和備用系統的A、B類設備,調整月定期檢修周期的維修和內部檢查檢修方式。采用“雙向”選擇,對于那些狀態良好、運行穩定的設備適當延長檢修和使用周期;對于那些狀態不佳、存在缺陷的設備,縮短使用周期。
2011年4月,煉鐵廠八高爐黨支部、設備部黨支部與設備維修總廠煉鐵二維修作業區黨支部在八高爐結對共建,以“共建零事故示范線,降低高爐休風率”為攻關目標,進行跨廠際黨支部之間結對攻關。共建期間,八高爐在零故障生產線建設中屢創佳績。2014年2月17日至5月1日,八高爐零故障連續天數達到了73天,刷新了該產線的最高零故障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