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份公司生產經營計劃會上,公司要求各單位對動力管道檢查梳理,并于11月15日前基本消除“白色污染”現象。公司主要動力介質供應單位——熱電廠治理“白色污染”戰役就此打響。
熱電廠管網車間技術主管連偉打開電腦,調出全公司蒸汽、熱水管道圖。他對記者說,這是一年來管網車間開展管道“普查”的成果,熱電廠動力供應管線總長100多公里,每一處問題都能在這里按圖索驥。目前,管網車間已經查出需要改進的“白色污染”項目17項,正在全面治理。
“白色污染”如何治理?帶著疑問,記者來到鋼四路(2號路)的一處治理點,幾名工人正在對地面上自制的“回收井”進行封閉。連偉說,冬季蒸汽管道不好馴服,較大的溫差容易使管道內的蒸汽冷凝成水,如果不及時將水排出管道,管道便會發生振動甚至爆管事故。記者注意到,架設在路旁高空足有一米粗的蒸汽主管道上,每隔一段就有一根垂直向下的引流管,管道中的水就由這里排出。由于排水過程會攜帶少部分蒸汽,這部分蒸汽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因。同時,一些舊的“回收井”年久失修,密封不嚴也是產生“白色污染”的因素。
熱電廠職工想辦法,將一組引流管匯集一處,再導入地下大約4立方米的一個密閉容器中,每天用抽水車將水抽走。記者在一處治理后的現場看到,回收井的放散口只有淡淡的霧氣冒出,熱電廠治理“白色污染”已見到成效。
編輯手記:對于局外人來說,鋼鐵企業縱橫交錯的管道升騰起的蒸汽,仿佛預示著生產的蒸蒸日上。然而對于業內人士,那就是“白色污染”,蒸汽管道的跑冒滴漏就是能源的浪費,如果冷凝水四溢,還會造成周邊環境的污染。特別是冬季,水遇冷結冰,還給道路安全帶來隱患。公司對廠容治理提出嚴苛要求,特別從治理“白色污染”入手,一方面可以減少蒸汽損失,填補蒸汽用量缺口,另一方面保護了周邊環境不受污染,可謂一舉雙得。既然是好事,就需要公司各單位身體力行,仔細查找管轄區域內是否存在“白色污染”,及時堵住跑冒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