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號燒結機冒出的白煙騰空后,很快消散在空中,藍天白云就在眼前。對攀鋼釩煉鐵廠副廠長侯毅來說,他再也不必忌諱客人來參觀這臺建成于1989年、至今仍然運轉的“功勛機”了。
曾記當年,正是由于這臺老機器脫硫率不夠,煙氣呈淡藍色、氣味刺鼻,排放多年難以達標,連累整個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堪憂,讓侯毅臉上無光。
2013年10月19日,四川省環保廳首次對25個省控城市空氣質量進行排名放榜,攀枝花市墊底。第二天,攀枝花便緊急強制性叫停作為攀鋼主要生產設備的6號燒結機。
這“硫”到底能不能治?
據了解,攀西地區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最高時有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而為了破解“燒結煙氣脫硫”這一世界性難題,攀鋼多年來已先后投入5個多億進行技術攻關。
“其中包括與成都某化工研究所共同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子液循環法脫硫工藝,自主攻關的氣固循環半干法等。”攀鋼總經理張大德介紹,“但是,設備運行不穩定、系統堵塞、運行成本高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依然‘硫’不住。”
燒結脫硫問題,不僅關系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利用效率,還直接影響攀枝花市大氣環境質量。在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轉型發展新關頭,建設了半個世紀的老工業城市攀枝花犯了難,作為央企的攀鋼也束手無策。
能否讓外人來試一試?攀鋼嘗試轉換封閉的思路。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模式進入視線,即外聘專業環保公司全程負責脫硫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說干就干,攀鋼敞開大門向社會公開招標。沒想到的是,一家中小民營企業——攀枝花市藍鼎環保科技公司脫穎而出,成功與攀鋼“牽手”,以“環保管家”身份重新啟動6號燒結機的脫硫治理。
實際上,藍鼎一直在關注攀西釩鈦磁鐵礦燒結過程中的高硫煙氣脫硫難題,并攜手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創新升級了原有的石灰石—石膏法工藝,實現了脫硫效率和脫硫成本的一升一降。
2013年底,藍鼎總共投資8500萬元對攀鋼6號和新1號燒結機脫硫裝置進行升級,并同步改造電除塵系統。治理效果很快顯現,燒結作業脫硫效率從原來的50%提高到95%以上,運行穩定,每年減排二氧化硫能達到2萬噸。
2014年,攀枝花環境空氣質量中二氧化硫濃度為0.051mg/Nm3,同比下降23.9%,創歷史最好水平,達到國家標準。而且,攀枝花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標也逐步前移。
對于攀鋼來講,原來企業每年脫硫運行成本達到1.2億元,采用BOO模式后,既不需要初始投資,而且每年支付的運營費也降至7000萬元,反而達到了更好的治理效果。
“用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進行污染治理,破除了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和大而全的慣性思維,是一種有益嘗試,值得借鑒和推廣。”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對此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攀鋼集團計劃繼續擴大BOO試點,對2號、新3號燒結機進行升級改造,并在西昌鋼釩基地全面推廣這一模式,開展更大范圍的環境治理。
曾記當年,正是由于這臺老機器脫硫率不夠,煙氣呈淡藍色、氣味刺鼻,排放多年難以達標,連累整個攀枝花市的空氣質量堪憂,讓侯毅臉上無光。
2013年10月19日,四川省環保廳首次對25個省控城市空氣質量進行排名放榜,攀枝花市墊底。第二天,攀枝花便緊急強制性叫停作為攀鋼主要生產設備的6號燒結機。
這“硫”到底能不能治?
據了解,攀西地區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最高時有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而為了破解“燒結煙氣脫硫”這一世界性難題,攀鋼多年來已先后投入5個多億進行技術攻關。
“其中包括與成都某化工研究所共同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子液循環法脫硫工藝,自主攻關的氣固循環半干法等。”攀鋼總經理張大德介紹,“但是,設備運行不穩定、系統堵塞、運行成本高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依然‘硫’不住。”
燒結脫硫問題,不僅關系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利用效率,還直接影響攀枝花市大氣環境質量。在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轉型發展新關頭,建設了半個世紀的老工業城市攀枝花犯了難,作為央企的攀鋼也束手無策。
能否讓外人來試一試?攀鋼嘗試轉換封閉的思路。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模式進入視線,即外聘專業環保公司全程負責脫硫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說干就干,攀鋼敞開大門向社會公開招標。沒想到的是,一家中小民營企業——攀枝花市藍鼎環保科技公司脫穎而出,成功與攀鋼“牽手”,以“環保管家”身份重新啟動6號燒結機的脫硫治理。
實際上,藍鼎一直在關注攀西釩鈦磁鐵礦燒結過程中的高硫煙氣脫硫難題,并攜手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創新升級了原有的石灰石—石膏法工藝,實現了脫硫效率和脫硫成本的一升一降。
2013年底,藍鼎總共投資8500萬元對攀鋼6號和新1號燒結機脫硫裝置進行升級,并同步改造電除塵系統。治理效果很快顯現,燒結作業脫硫效率從原來的50%提高到95%以上,運行穩定,每年減排二氧化硫能達到2萬噸。
2014年,攀枝花環境空氣質量中二氧化硫濃度為0.051mg/Nm3,同比下降23.9%,創歷史最好水平,達到國家標準。而且,攀枝花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標也逐步前移。
對于攀鋼來講,原來企業每年脫硫運行成本達到1.2億元,采用BOO模式后,既不需要初始投資,而且每年支付的運營費也降至7000萬元,反而達到了更好的治理效果。
“用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進行污染治理,破除了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和大而全的慣性思維,是一種有益嘗試,值得借鑒和推廣。”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對此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攀鋼集團計劃繼續擴大BOO試點,對2號、新3號燒結機進行升級改造,并在西昌鋼釩基地全面推廣這一模式,開展更大范圍的環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