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4時,在河北鋼鐵集團宣鋼小型軋鋼廠一小型車間生產現場,筆者與職工李慶迎面碰上。這位機電車間的女技術員,專業扎實、技術過硬,曾在廠內多項技術改造中屢建奇功,因此被大家譽為小型軋鋼廠的鉗工“一姐”。聽說最近她又完成了一項新設計,不但有效減少了液壓事故,還提高了更換軋機的速度,筆者決定一探究竟。
“自從該廠一小型車間¢12mm規格螺紋鋼四切分生產穩定后,軋制任務量不斷加大,特別是精軋軋機更換較為頻繁。每次帶底座更換軋機必須拆卸液壓裝置和軋機的連接膠管,既延長了更換時間,還經常由于拆卸不當導致跑油的現象。”李慶略帶沉思地說。
跑油造成一小型車間油耗指標偏高,這也成了一小型車間和機電車間共同面對的一項難題。“從4月份起,我和車間幾個技術員,針對液壓拆卸過程中的漏油問題展開攻關,可是我們的攻關一直圍繞著提高膠管接頭的密封性展開,幾次實驗過后,并沒有明顯改善,大家也難免有些灰心。”李慶眉頭微微一皺。
但河北鋼鐵集團科技大會的勝利召開,給李慶和其他技術員打了一劑“強心針”。“于勇董事長的講話再次點燃了我們一線技術人員立足崗位巧創新的激情,也給大伙兒提供了思路和靈感。”說到這兒,李慶眼睛里仿佛閃著光。“我們決定放棄從前的老思路,尋找新的切入點。”
行勝于言。李慶發揮鉗工“一姐”的帶頭作用,帶著兩個青年技術員蹲守在現場,無論深夜,還是凌晨,但凡遇到一小型車間換品種檢修,總能看到三個忙碌實驗、激烈討論的身影,她(他)們對拆卸下的膠管進行反復研究,查找漏油點,尋找解決辦法。
“為什么不把幾根膠管合并成一根呢?這樣拆卸起來方便,也減少了漏油點。”6月9日的一次換品種檢修后,李慶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想法。“那接頭也得變!”技術員楊威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我在網上查過一種新的液壓連接方式,就是將普通油路接頭改為快速插頭,這樣可以提高更換速度,還不用拆卸油管,杜絕了漏油。”另一位技術員楊建軍平時喜歡收集軋線設備的最新技術,他很快想到了網絡上一篇有關液壓連接的介紹。三個人相視一笑,頭腦風暴竟這樣有威力。
說干就干!李慶和楊威開始對油管進行改裝,“刪繁就簡”將原有幾根膠管合并為一根,楊建軍很快按照膠管直徑,從網上購置了適合的快速插頭。經過幾次安裝試驗,終于徹底解決了膠管漏油問題!新裝置上線運行后,更換軋機的速度較原來提高了五分鐘,預計年可節約液壓油和各類備件修理費用達10余萬元。
“自從該廠一小型車間¢12mm規格螺紋鋼四切分生產穩定后,軋制任務量不斷加大,特別是精軋軋機更換較為頻繁。每次帶底座更換軋機必須拆卸液壓裝置和軋機的連接膠管,既延長了更換時間,還經常由于拆卸不當導致跑油的現象。”李慶略帶沉思地說。
跑油造成一小型車間油耗指標偏高,這也成了一小型車間和機電車間共同面對的一項難題。“從4月份起,我和車間幾個技術員,針對液壓拆卸過程中的漏油問題展開攻關,可是我們的攻關一直圍繞著提高膠管接頭的密封性展開,幾次實驗過后,并沒有明顯改善,大家也難免有些灰心。”李慶眉頭微微一皺。
但河北鋼鐵集團科技大會的勝利召開,給李慶和其他技術員打了一劑“強心針”。“于勇董事長的講話再次點燃了我們一線技術人員立足崗位巧創新的激情,也給大伙兒提供了思路和靈感。”說到這兒,李慶眼睛里仿佛閃著光。“我們決定放棄從前的老思路,尋找新的切入點。”
行勝于言。李慶發揮鉗工“一姐”的帶頭作用,帶著兩個青年技術員蹲守在現場,無論深夜,還是凌晨,但凡遇到一小型車間換品種檢修,總能看到三個忙碌實驗、激烈討論的身影,她(他)們對拆卸下的膠管進行反復研究,查找漏油點,尋找解決辦法。
“為什么不把幾根膠管合并成一根呢?這樣拆卸起來方便,也減少了漏油點。”6月9日的一次換品種檢修后,李慶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想法。“那接頭也得變!”技術員楊威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我在網上查過一種新的液壓連接方式,就是將普通油路接頭改為快速插頭,這樣可以提高更換速度,還不用拆卸油管,杜絕了漏油。”另一位技術員楊建軍平時喜歡收集軋線設備的最新技術,他很快想到了網絡上一篇有關液壓連接的介紹。三個人相視一笑,頭腦風暴竟這樣有威力。
說干就干!李慶和楊威開始對油管進行改裝,“刪繁就簡”將原有幾根膠管合并為一根,楊建軍很快按照膠管直徑,從網上購置了適合的快速插頭。經過幾次安裝試驗,終于徹底解決了膠管漏油問題!新裝置上線運行后,更換軋機的速度較原來提高了五分鐘,預計年可節約液壓油和各類備件修理費用達1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