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鋼材需求已呈下降趨勢,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鋼鐵行業低盈利時代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多數完全依靠鋼鐵業務的企業集團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努力提高鋼鐵主業效益的前提下,這些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來推動其發展。
發展多元產業的必要性
我國鋼鐵企業發展多元產業,不僅和我國鋼鐵發展的國情有關,而且也是鋼鐵企業客觀發展的必然。鋼鐵企業在維持一定鋼鐵經營規模的基礎上,圍繞主業發展多元產業或涉足新興產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是大勢所趨。
鋼鐵企業發展多元產業,應當從戰略高度去謀劃。國內外先進鋼鐵企業的發展經驗表明,發展多元產業已經成為鋼鐵企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由產品競爭力向產業鏈競爭力邁進的必然趨勢。鋼鐵企業要積極轉變觀念,從削減鋼鐵主業附加成本,還原鋼鐵主業專業性的戰略高度去重新認識發展多元產業的重要意義,以延伸鋼鐵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主線,高起點、高水平謀劃好下一步多元產業的發展方向,實現多元產業與鋼鐵主業的協同耦合發展。
發展多元產業有利于提升集團整體服務水平和盈利能力。在經濟完全市場化的今天,多元產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為鋼鐵主業保產服務的輔業,更不存在傳統意義上輔業改制時的職工身份改變。今天的多元產業與鋼鐵主業,已經由原來的主輔關系轉變為純粹的市場化交易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倒逼多元產業提升服務水平與盈利能力,又有利于促進鋼鐵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優勢。
發展多元產業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多元產業,不是簡單的主輔分離,更不是鋼鐵主業甩包袱。發展多元產業是為了盤活存量資源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解決鋼鐵主業的附加成本問題,使鋼鐵主業的先進性充分還原。從這個意義上說,多元產業也可以解讀為鋼鐵的相關產業,多元崗位上的職工同樣是工作在其產業的主業崗位,其收入不一定比某些鋼鐵主業的崗位收入低。
優秀鋼企多元產業發展特點
目前,優秀鋼鐵企業的多元產業已不再只是“三產”“服務公司”“安置再就業”的概念,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正在逐漸形成,多元產業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在多元產業發展和產業選擇上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加快鋼鐵產業供應鏈建設的發展步伐。鋼鐵產業與上游的鐵礦石、焦煤、廢鋼等行業密切相關,產業關聯度高、影響力大。經過最近10年的發展,鋼鐵企業已越來越能體會到關注鋼鐵上游原燃料產業鏈對鋼鐵產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鋼鐵企業為確保資源穩定供應,加強了對資源的戰略性掌控。其主要措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海外權益礦資源量,二是提高國內自有礦供給比例。例如,河鋼集團南非項目、山鋼集團非洲項目、武鋼集團海外礦山項目等。
二是積極開展鋼材下游深加工項目。鋼鐵企業通過延伸鋼材深加工產業鏈,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還可以縮短用戶采購供應鏈,產生雙贏的效果。因此,近兩三年,不少鋼鐵企業陸續開工建設了鋼材深加工項目。例如,寶鋼在全國設立37家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能力為700萬噸/年,激光拼焊能力為2000萬片/年;武鋼金屬制品生產能力為100萬噸/年,鋼結構5萬噸/年,剪切加工配送能力為146萬噸/年,同時,武鋼還收購了蒂森克虜伯全球激光拼焊業務等。
三是發展以鋼鐵配套服務為主體的產業。鋼鐵配套服務產業主要包括商貿物流、工程技術服務、機械維修制造、冶金輔料與煤化工、循環經濟與環保以及金融等。例如,沙鋼2011年開建的玖隆鋼鐵物流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意在打造成為一個集現貨和期貨交易、剪切加工、運輸配送、進出口保稅、電子商務和金融擔保質押為一體的現代化程度很高的鋼鐵物流園;河北鋼鐵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滄州港務集團聯合開發建設黃驊港綜合港區,建成年吞吐量為5000萬噸的礦石泊位和2000萬噸的通用散雜泊位;在金融業方面,寶鋼旗下有華寶投資公司、山鋼集團萊鋼旗下有齊魯證券等。
四是積極投入國家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重點領域構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體。新興產業也是鋼鐵企業十分關注和重點開拓的領域。例如,馬鋼與設計、制造企業合資組建節能環保科技公司,從事煙塵治理(除塵、脫硫)、工業污水處理、資源綜合利用等設計、研發、工程、運營托管、設備制造等全方位的環保業務;昆鋼引進國內前沿技術,突破傳統制漿造紙工藝,建成了一條以石灰石為原料的“石頭紙”生產線等。
五是發展地區特色的區位性優勢產業。很多鋼鐵企業結合區域獨特優勢,創造性地開發有特色的多元產業。一些城市鋼鐵企業以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的理念,實現共贏發展。例如,首鋼的工業遺址公園和中國動漫游戲城,代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特色項目;酒鋼結合所在地域的特殊自然環境,培育種植葡萄,其葡萄酒釀造產業已具有一定品牌效應。
發展多元產業所遵循的原則
一是掌握企業發展規律。遵循微笑曲線的規律,緊抓設計、研發、服務等價值高地,以做優增量、調整存量為目標,橫向耦合、縱向延伸產業鏈。按照專業化—多元化—產融結合的企業發展路徑,有能力的企業,依托金融平臺,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二是緊跟時代步伐。響應國家機制體制改革的號召,有條不紊地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激發員工活力;多渠道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加強與亞歐非及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積極擁抱互聯網,運用“互聯網+”理念,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鼓勵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蓬勃發展,以提質增效為中心,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文化,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三是聚焦發展重點。充分考慮各鋼鐵企業多元產業發展基礎和區域特點,發展具有產業、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的多元產業,按照核心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維持(退出)產業設計發展路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并聚焦各產業發展重點。
鋼企多元產業的發展方向
新常態是鋼鐵企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對鋼鐵企業而言,應遵循企業發展規律,緊跟區域發展機遇,積極爭取各項國家政策,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推進多元產業發展,其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國際化發展方向。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將帶動鋼鐵企業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鋼材貿易、國際物流、冶金裝備和工程等產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二是城市服務產業。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市政道路、橋梁等方面的建設日漸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燃氣管道的鋪設、城市綠化、垃圾處理、公園建設等公共設施投資將成為未來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成為鋼鐵企業城市服務產業的發展重點。
三是智能制造產業。工業4.0是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強調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中國版工業4.0)規劃重點實施的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等。工業4.0拉開了全球“智造時代”的大幕,新一輪高端制造業競爭已經開啟,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產業須提前謀劃,挺身融入這一輪新的智能升級浪潮中,尋找自身轉型升級的市場機遇。
四是電子商務產業。積極發展基于電子商務的鋼鐵物流產業。鋼鐵企業原有的電子銷售系統已經不能滿足低成本、高效率的需要,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需要進行專業化融合,升級為第三方冶金產品電商平臺,以實現網上貿易、信息資訊、在線融資、資金管理、個性化增值服務等功能,促進并創新鋼鐵物流產業發展。
五是節能環保產業。新環保法和新的鋼鐵行業系列標準全面實施,在這一史上最嚴環保政策的壓力下,以往鋼鐵行業粗放式發展積累的一些環保欠賬,將在“十三五”時期集中進行整改和完善;按照“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五位一體的理念,將推動冶金節能環保設備和工程產業的發展。
六是金融產業。在我國大力推行金融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城市鋼廠搬遷、兼并重組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都需要金融行業的支持。同時,為增加鋼鐵企業的利潤、確保資金鏈安全,金融產業也應該積極開展期貨、資本運營、保險、多元化、融資租賃、中小金融機構、海外融資等產融結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