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1月28日~30日召開的2013第十一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獲悉,工信部仍然支持鋼企兼并重組,但重點轉向支持推進一個省內的區域性重組。
有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鋼企兼并重組近年來并沒有實質性進展,市場集中度不升反降,形成幾個全國性的大鋼鐵集團還有障礙,而同一地區內有些企業愿意“抱團取暖”、有意聯合,政府才好做“順水推舟”的事。
該人士強調,鋼企兼并重組還是需要根據市場機制和企業意愿,“企業沒這個意愿,強推是推不動的。”
在區域重組中,地方政府依然起主導性作用。業內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此前掛靠河北鋼鐵的龍海鋼鐵,由邢臺市政府主導即將“過手”給北京建龍集團。
重組須調動企業積極性
今年1月22日,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6~7家具有較強區域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但截至2012年底,中國前10家鋼企粗鋼產量占總產量的45.94%,跟2011年相比降低了3.26%,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這距離2015年“前10家達到60%”的目標有很大差距。
“鋼企兼并重組一直推不動,尤其是跨區域重組困難更大。”上述工信部人士稱。“所以我們考慮推動區域性重組,比如某省一個縣里的幾家鋼企聯合成一兩家企業,相對好實施,也便于維護區域市場秩序。”
但該人士強調,必須要企業自身愿意才行。
他還稱,工信部并沒有放棄推動企業跨區域重組,但前提是得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企業本身沒有積極性,政府怎么推也推不動。政府可以明確一個兼并重組方向,但必須做順水推舟的事。企業沒有重組積極性,政府做再大努力也沒有用。”
河北鋼鐵重組由地方主導
面對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的現實,上述工信部人士稱,即使對區域性重組,也無預期時間表。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部委制定的規劃,有時也要考慮地方政府的局部規劃。”
河北鋼鐵集團重組生變正是這樣的情況。
記者從河北鋼鐵集團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早在2010年以出讓10%股權跟河北鋼鐵“松散聯合”的河北鋼鐵集團龍海鋼鐵有限公司,正考慮由北京建龍集團接手重組。
2010年,河北鋼鐵集團閃電批量重組龍海鋼鐵等5家民企。按照協定,前者以商譽、管理、技術咨詢服務、購銷渠道等輸入給5家民營鋼企,并持5家公司10%的股份。這一模式被稱為“漸進式股權融合”。
但河北鋼鐵集團人士稱,三年后,重組基本停留在原地,對于漸進式重組往下如何推行并不清楚。他表示,“重組是政府主導的,簽完協議之后政府并沒有進一步推進落實的配套政策措施,企業經營什么也都不受影響,所以各自獨立。”
11月24日,邢臺市政府與北京建龍集團簽署了框架協議,由后者重組龍海鋼鐵。
“邢臺市政府現在還沒跟我們商量。”該人士說,待邢臺市政府拿出龍海鋼鐵的重組方案之后,會“通報”給河北鋼鐵。
“我們沒有決定權,只有10%的股份,連個投票權都沒有。”該人士說。北京建龍集團若在資產評估后制定詳細的接盤方案,那么河北鋼鐵也只能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