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鋼的售價在9000元/噸以上,這是目前河鋼石鋼盈利水平最高的鋼種;而從鋼種牌號上也不難看出,這也是一種高鎳高鉬鋼。目前,河北省內還沒有企業能夠“駕馭”這個鋼種,國內可以生產的廠家也是鳳毛麟角。
這第2筆生產訂單的快速排產,全依賴于11月20日第1筆500噸生產訂單的成功冶煉。
評審嚴格“舊菜翻新”重細節
11月18日,供國內西北區域某戰略客戶的首批500噸54鋼排產計劃下發到煉鋼廠。這讓煉鋼廠上下悲喜交加:悲的是這個鋼種對成分、純凈度、表面等要求極嚴,不僅要求高鎳高鉬,還要求低磷低硫,生產難度很大,一年前,煉鋼廠僅斷斷續續生產過幾爐樣鋼,如果大批量生產,這還真是頭一次;喜的是這是河鋼石鋼產品結構調整的標志性產品,如果能成功冶煉,對跋涉在市場“寒冬”的河鋼石鋼無異于一針“強心劑”。
“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才有可能先人一步,‘笑傲’市場。冶煉54鋼控制難度大,我們都知道,我們也摸著過54鋼這塊‘石頭’,而要想真正‘趟過河’去還必須在細節上下功夫!哪怕是‘舊菜翻新’,我們也得翻出新樣兒來!”煉鋼廠技術副廠長楊鋒功在連夜召開的評審專題會上這樣給大家鼓勁。
是夜,煉鋼廠相關人員翻出了所有原有的54鋼技術文件,并一一評審。他們緊盯每一處細節:為保鋼材成品低硫低磷,他們翻遍“庫存家底”,篩選出最佳的低硫低磷合金方案;為優化鋼水終點氧活度和磷含量,他們采取轉爐“雙渣”操作工藝;為達到保氮、細化晶粒的目的,他們拿出了“吹氮”的專利技術;為有效脫磷,他們設定了出鋼溫度區間……這個“小雪”節氣前的冬夜特別寒冷,而生產技術室里的氣氛異常熱烈。這“天明不過宿”的忙碌,只為讓54鋼的生產趕上為幾個大客戶“量身定制”的那爐“低磷鋼水”。
組織到位“不眠之夜”盯細節
11月19日,天終于亮了,技術文件評審也告一段落。次日生產54鋼的計劃(為給生產廠更大的自主權,周排產計劃由河鋼石鋼制定,日排產計劃由生產廠自行制定)立即被報給上級部門。
“技術文件細致入微,但不等于生產過程全面可控。我們的心很忐忑。比如正式生產前,我們就有許多工作要做。”煉鋼廠生產調度長趙軍剛表情凝重、話語嚴肅。他手邊的確認表上,大部分需要填寫的位置還空著。
河鋼石鋼的采購遵循“小批量、多批次”的原則,于是,用于生產這批54鋼的許多原材料都是在19日剛剛到廠的。而為確保這些“食材”“可口”“對味兒”,相應的原材料檢驗程序一步也不能省。這下,趙軍剛他們與技術中心之間的電話險些被“打爆”;同時,技術中心也正在安排專人加班加點檢驗檢測。
當日20時許,所有原材料檢驗結果陸續到位。此刻,距54鋼計劃生產已不足6小時。“那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跟班調度耿東位這樣說。
河鋼石鋼安全生產管控中心調度、煉鋼廠廠長和負責技術、生產、設備的副廠長悉數“盯”在現場,煉鋼工段、精煉工段和連鑄工段的段長及跟班工程師也“一個都不能少”,大家各司其職,把好每個“關口”。
那一夜,在生產調度室里,兩名調度手里的電話不曾放下,他們專門安排了“231”生產匹配模式:由2座轉爐交替進行鋼水初煉;由轉爐工序的一座精煉爐和電爐工序的兩座精煉爐共3座精煉爐同時服務54鋼生產,其中,轉爐工序精煉爐為每包鋼水提供20分鐘的送電提溫,為鋼水保質保量交付電爐工序進行精煉創造最優條件;最后由工裝水平最佳的大方坯連鑄機完成連鑄成坯。這一“豪華陣容”在河鋼石鋼的生產史上是空前的。
“生產這批54鋼,公司上下都很重視,煉鋼廠也為此舍棄了許多,包括作業率和成本等,大家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圓滿完成這次生產任務,助力公司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趙軍剛如是說。
完全受控“本質安全”見真功
當日22時20分,在煉鋼廠大方坯連鑄機的這一邊,供另一戰略客戶的高端軸承鋼的最后一支矩坯緩緩進入冷床;那一邊,更換結晶器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54鋼不但對鋼材成分要求嚴苛,而且對連鑄坯表面質量也要求極高,不能有任何瑕疵。于是,煉鋼廠優選了最新、最好的結晶器。不僅如此,在隨后的5個小時里,生產人員也認真地反復整理和調試設備。
11月20日凌晨時分,轉爐冶煉平臺光影交織:2號轉爐的爐口自動向北傾斜,天車將裝滿廢鋼的簸箕傾倒進爐口,熊熊的爐火立刻將其吞噬。
“針對這批54鋼高鎳高鉬的特點,煉鋼廠還特意組織了一批含鎳含鉬的切頭和廢坯,并為這批廢鋼特別進行了成分檢驗,目的就是讓54鋼窄成分完全受控。”煉鋼廠生產副廠長劉煒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這次冶煉配備了跟班工程師全程跟蹤,現場指導和解決問題,煉鋼工則嚴格按規程操作,比如合金加入量計算等則由電腦數學模型輔助完成,可以說是從制度上消除了質量隱患,實現了質量的“本質安全”。
4時05分,大方坯連鑄機燈火通明。第1包54鋼準時座放在回轉臺上,隨著回轉臺轉動、中包車對中、大包開閉機構啟動,鋼花飛舞燦若繁星,鋼水流淌耀如銀河。大方坯連鑄機再次準時開澆、中間包加蓋、水口套套、保護渣覆蓋液面、成坯在緩冷坑內冷卻……既無“快節奏”的天車吊運,又無熱裝熱送環節,就像預期的那樣。
“這才是高端產品應有的VIP待遇,為保客戶、保市場,我們也是蠻拼的!”看著連鑄坯被順利生產出來,煉鋼廠連鑄工段副段長陳良勇松了口氣幽默地說道。
目前,第一批54鋼已經通過了河鋼石鋼技術中心進行的包括下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力學性能、拉伸性能和沖擊試驗等在內的十余項試驗,指標全部滿足客戶需求。因此,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第2筆生產訂單的快速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