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鋼鐵、機械等傳統產業資產占比超過三分之二,且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甚至部分行業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為不易。”山東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新文在發布會上說。
摸清經營性國資家底
將經營性國有資產拿到陽光下監管,才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據省政府印發的《推進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方案》,去年,省國資委對準備納入統一監管的省屬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根據要求,符合條件的要全部在2016年6月底之前納入統一監管。
“到目前為止,基本摸清了家底。”張新文介紹說,經過初步調研核實,目前除了宣傳文化口以外,省直44個部門、單位共有一級企業530多戶,資產總額800多億元,比去年公布的700多億元多了40多億元。
“摸清家底后,感覺比原來預想的更復雜。”張新文舉例說,比如資產的規模小、質量低。這530多戶企業,一共800多億元資產,占現在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的5%。資產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占90%,所有者權益在1億元以下的占95%,資產負債率70%以上的超過50%。同時,經營效益不佳,盈利能力差。
“這里邊60%是虧損企業,‘僵尸企業’戶數較多,嚴重資不抵債、停業停產、吊銷營業執照等不具備正常經營條件的有150多戶,需要清理注銷。”張新文說,“公司制企業不到200戶,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沒有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市場化水平低。”
張新文表示,根據摸底情況制定的方案大致上分為“三個一批”,即,按照省屬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要求,對資產規模較大、質量較好的企業,列入“整合發展一批”范圍,以其為主體重組整合其他企業,分別組建或改建企業集團;對具有一定資產和經營能力,未列入整合發展范圍的企業,按照產業相近、業務相關、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其國有產權劃入省管一級企業,由省管一級企業進行重組整合或按市場化原則進行資本運營;對嚴重資不抵債、停業停產、吊銷營業執照等不具備正常經營條件的企業,其國有產權不再劃轉,由主管部門另行提出處理意見,進行清理、關閉、注銷。
3年降本增效700億
“2013至2015年,省管企業累計實現降本增效700億元。其中,2013年211億元,2014年193億元,2015年296億元。”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如是介紹省管企業降本增效的成果。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煤炭、鋼鐵、黃金等行業在降本增效,努力對沖需求下降、價格下跌影響方面成效明顯。2015年,煤炭成本同比降低68元/噸,實現降本增效125億元;鋼鐵成本同比降低734元/噸,實現降本增效158億元;黃金成本同比降低7元/克,實現降本增效2億元。
2015年煤炭、鋼鐵、黃金等行業經營形勢異常嚴峻,相關省管企業嚴控職工薪酬,壓縮人工成本。“煤炭、鋼鐵、黃金等企業2015年減少職工薪酬39億元。”樊軍介紹,“其中,兗礦集團、山東能源、山東鋼鐵、山東黃金4戶企業,職工薪酬同比合計減少39億元,降幅8%。”
省管企業也在降本增效方面創造了很多典型經驗。如兗礦集團實施6項措施,2013-2015年累計降本增效達225億元。其中,通過“減頭減面減系統,提速提質提效益”的“三減三提”等措施,減少成本費用支出86億元。
煤炭鋼鐵去過剩產能
“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省管企業計劃再壓減煤炭產能4282萬噸,淘汰煉鋼產能380萬噸。”樊軍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明確了化解過剩產能的總體思路和路線圖。山東省國資委近期組織對省管企業過剩產能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目前涉及產能過剩的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兩大行業,存在產品成本倒掛、庫存居高不下、企業效益大幅滑坡、財務風險加劇等突出問題。
今后山東會將去產能與虧損企業治理相結合,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分類施策,針對產能過剩行業中的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制定產業重組方案,關閉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轉型發展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