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傳統行業去產能不會引發新一輪“失業潮”,去產能帶來的過剩勞動力將實現跨地區、跨行業流動就業。發改委也將加快出臺降成本普惠性政策穩定就業。
趙辰昕在會上介紹,“十二五”以來,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7.8%,仍處于國際較快的增速。五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6431萬人,比“十一五”時期多增了11.4%,年均新增1286萬人。
趙辰昕認為,由于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同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區間調控,千方百計補短板、擴消費、促投資,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和新的增長帶、增長極。在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就業拉動能力會繼續提升。
此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統籌推進也將拉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發改委出臺實施了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力促創業創新,對促進就業作用明顯。2015年全國市場主體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增長了21.6%。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約1.2萬戶,今年“雙創”將繼續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在就業市場方面,勞動力市場整體較為活躍,過剩勞動力可順利實現流動就業。2011年以來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1以上,就業需求總體大于供給,勞動力市場流動就業能力較好。趙辰昕表示,“隨著經濟結構加速調整,新產業、新業態和服務業等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過剩勞動力順利實現跨地區、跨行業流動就業,不會出現待崗滯留等問題。”
前不久,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將加強獎補支持,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統籌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同時,通過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內部退養等方式,著力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努力減少下崗工人數量。
據了解,發改委下一步將加快培育新興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大力促進高端產業進口替代,加快發展國內相關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對民生需求剛性、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等制造業企業,加快出臺降成本普惠性政策,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著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
此外,在區域方面,為促進就業將著力發揮中心城市吸納就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并培育經濟困難地區接續產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擴大中心城市吸納就業龍頭作用,創造更多區域性經濟和就業中心。積極培育接續產業,緩解困難地區經濟發展和就業壓力。結合正在開展的返鄉創業試點工作,嫁接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創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帶,帶動返鄉人員創業就業。趙辰昕稱,“發改委有能力、有信心保持就業基本穩定。”
趙辰昕在會上介紹,“十二五”以來,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7.8%,仍處于國際較快的增速。五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6431萬人,比“十一五”時期多增了11.4%,年均新增1286萬人。
趙辰昕認為,由于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同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區間調控,千方百計補短板、擴消費、促投資,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和新的增長帶、增長極。在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就業拉動能力會繼續提升。
此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統籌推進也將拉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發改委出臺實施了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力促創業創新,對促進就業作用明顯。2015年全國市場主體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增長了21.6%。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約1.2萬戶,今年“雙創”將繼續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在就業市場方面,勞動力市場整體較為活躍,過剩勞動力可順利實現流動就業。2011年以來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1以上,就業需求總體大于供給,勞動力市場流動就業能力較好。趙辰昕表示,“隨著經濟結構加速調整,新產業、新業態和服務業等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過剩勞動力順利實現跨地區、跨行業流動就業,不會出現待崗滯留等問題。”
前不久,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將加強獎補支持,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統籌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同時,通過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內部退養等方式,著力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努力減少下崗工人數量。
據了解,發改委下一步將加快培育新興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大力促進高端產業進口替代,加快發展國內相關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對民生需求剛性、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等制造業企業,加快出臺降成本普惠性政策,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著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
此外,在區域方面,為促進就業將著力發揮中心城市吸納就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并培育經濟困難地區接續產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擴大中心城市吸納就業龍頭作用,創造更多區域性經濟和就業中心。積極培育接續產業,緩解困難地區經濟發展和就業壓力。結合正在開展的返鄉創業試點工作,嫁接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創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帶,帶動返鄉人員創業就業。趙辰昕稱,“發改委有能力、有信心保持就業基本穩定。”